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5年01月22日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記者 張輝 雷光美 通訊員 朱少文 黃石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谷書記為什么要親自參加沙荒調查隊,親自試驗,親自種樹,做這么具體的事情因為,他心里裝著群眾疾苦,而治沙是當時挖掉東山人窮根的頭等大事。”時任東山林業(yè)科技術員的林嫩惠回憶說。

      “當時有人說,晴天里沙地能把雞蛋燙熟,怎么能種樹還有人說,能把樹種活,他就從沙丘這頭翻跟斗翻到那頭。”林嫩惠說,1958年倒春寒之后,置疑甚至嘲笑接踵而來,縣委也在討論要不要繼續(xù)干、怎么干。

      造林失敗后的全縣干部大會上,一個場景銘刻在林嫩惠的腦中。谷文昌主動承擔全部責任,并深入分析總結經驗教訓。他號召大家:“我們是共產黨員,不做自然的奴隸,不能被困難嚇倒!”鏗鏘有力的話語,至今仍在東山大地久久回蕩。

      “要把動機和效果統(tǒng)一起來,必須深入群眾,吃透情況”

      1958年,天災過后,林業(yè)部門在尋查中發(fā)現(xiàn),陳城鎮(zhèn)白埕村仍有9棵木麻黃成活。谷文昌欣喜若狂,當即跑到現(xiàn)場查看。

      紀念館留存了這個畫面。照片中,谷文昌蹲在沙地里,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倒春寒中的“幸存者”,面露欣慰。“有九棵,就有九百棵,九千棵,九萬棵!”谷文昌的話,讓東山人再次騰起希望。

      “事實是無情的。好的動機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要把動機效果統(tǒng)一起來,必須深入群眾,吃透情況。”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谷文昌吸取了經驗。他認為,光有種樹的熱情還不夠,更應講方法,訴諸科學,向群眾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造福東山。

      當年,谷文昌迅速組建了由領導干部、林業(yè)技術員、老農“三結合”的試驗小組,親任組長。他們在白埕一帶實行“旬旬造林”的實驗辦法,種下20多畝試驗林,研究木麻黃的生長習性。

      種樹不易,規(guī)律難尋。谷文昌投身技術攻關,一度廢寢忘食,常常是在山頭搭個草寮,一住就是數(shù)天,守護著木麻黃新苗,隨時觀察其生長變化。

      在探索中,東山人發(fā)現(xiàn),5月中旬種下的木麻黃,天天澆水都難以成活,而5月下旬至7月這段時間氣溫較穩(wěn)定,種下3天便足以成活。就這樣,他們得出了結論——木麻黃的最佳種植氣溫為25攝氏度,地溫為23攝氏度。

      在試驗中,谷文昌還帶領大家研究風向、風力、濕度等因素對木麻黃生長的影響。經過夜以繼日的觀察與總結,他們終于掌握了木麻黃的生長規(guī)律,歸納出“大坑深栽”“客土栽種”“冒雨造林”“保護管理”等六大技術要點。

      谷文昌要求技術人員將木麻黃的生長規(guī)律、栽種方式整理成小冊子,分發(fā)到家家戶戶,讓全縣人共享技術成果。東山縣還專門舉辦技術培訓班,手把手指導群眾種植木麻黃。

      1958年12月20日,谷文昌在西埔鎮(zhèn)石埔村召開萬人大會,再次向全縣人民發(fā)出動員:“上戰(zhàn)禿頭山,下戰(zhàn)飛沙灘,綠化全海島,建設新東山。”全縣十萬軍民擰成一股繩,組成一支“綠化大軍”,分成十大“兵團”,浩浩蕩蕩向荒山、沙灘、田間進發(fā),開啟了一場向科學要效果的綠色戰(zhàn)役。 

      “下雨就是命令”,連續(xù)三年,只要天一下雨,東山干部群眾就冒雨出動,自帶工具和干糧,在沙石中種下新的生命,也種下新生活的希望。谷文昌身體力行,每次下鄉(xiāng)總要帶上一把剪刀、一把鐵鏟,看見歪倒的樹便親手扶起,看到該剪的枝杈便隨手剪除。“誰要傷一棵樹,就是傷了我的胳膊,誰折斷一根樹枝,就是折了我的手指!”谷文昌視樹如命。

      經過全縣人民的不懈努力,僅1958年一年,東山便完成荒山造林4.3萬畝、沙荒造林2.78萬畝,成活率高達80%以上。到了1964年谷文昌調離東山時,全縣已營造3萬多畝防風固沙林、6萬多畝水土保持林、201條林帶;膷u變綠洲,東山人實現(xiàn)了百年綠色夢。

      谷文昌帶頭創(chuàng)出的“東山經驗”,給八閩大地提供了建設生態(tài)家園的范本。當時,福建全省沿海沙荒面積高達70多萬畝,共有100多萬畝農田受到不同程度的風沙侵害,部分地區(qū)的水土流失問題也亟待解決。上世紀60年代,時任福建省委書記的葉飛號召:“希望我省沿海地區(qū)有更多的東山縣。”很快,全省就掀起“學東山大造林”的熱潮,成就斐然。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spring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