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4年12月03日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袁 琳 賀亮軍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農村的年輕人,很多都不愿在家種田了。而興安縣崔家鄉(xiāng)的唐新全,卻有著別樣的追求——當農民種糧食。

      這個把種糧當事業(yè)的現(xiàn)代農民,一路與時俱進,2011、2012、2014年,已經3年被評為全國種糧大戶。

      唐新全的種糧事業(yè)緣起于種子滯銷。2009年,因為種糧食在農村效益低,農民們要么把耕地用來發(fā)展種植經濟效益好的果樹;要么撂荒,選擇外出打工。在縣城做了7年種子生意的唐新全靈機一動,承包了村民50多畝撂荒水田,全部種上滯銷的中造超級稻谷種,收獲后再種一茬甜玉米,實現(xiàn)種糧的多元化。當年他的中造超級稻喜獲豐收,純收入近3萬元。甜玉米每畝獲利近700元。如此算來,首年他種糧獲益近6萬元。從此,唐新全踏上了種糧的道路。

      2011年,唐新全實現(xiàn)種糧面積1000多畝的規(guī)模。當年他賣了250多噸谷子給國家,在桂北地區(qū)引起轟動,被國務院授予2011年度“全國種糧大戶”稱號,并獎勵了一臺價值22萬元的大型農用拖拉機。當拖拉機佩戴大紅花開進村里的時候,唐新全對種糧致富更有信心了。

      大型拖拉機開回家后,他立即投入了1.3萬元,配套犁、耙等設施,這樣他犁田、耙田基本上一個人工作幾天就輕松完成。隨后,又投入了22萬元,購買一臺大型聯(lián)合收割機、卡車,初步實現(xiàn)耕田、收獲全過程的機械化。目前,唐新全通過規(guī)模化種植,發(fā)展超級稻、甜玉米、秋馬鈴薯等,尤其在秋馬鈴薯生產方面,成立馬鈴薯種植合作社,帶動本鄉(xiāng)及周邊村屯種植秋馬鈴薯3200畝。

      今年,唐新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在勞動力、農資等生產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可持續(xù)地發(fā)展規(guī)模化糧食生產事業(yè)——輕簡化、機械化是必由之路。目前,他完成了200多萬元的投入,在原基礎上,新添置插秧機3臺、收割機2臺、機耕起壟機2臺,并在農業(yè)、農機部門的幫助下,建成育秧工廠一座,實現(xiàn)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如今,在唐新全“希望的田野”上,“全程機械化生產”為他繼續(xù)鋪開一條通向更遠的大道。周邊群眾和其他種糧大戶也在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中,一步步將種糧也做成了事業(yè)。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凝望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