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枕龍勝,東接靈川,鄉(xiāng)政府距縣城40公里的臨桂宛田瑤族鄉(xiāng),近年來,充分發(fā)揮當地生態(tài)資源富集的優(yōu)勢以及群眾的創(chuàng)造精神,積極開展“山上搞種養(yǎng),山下搞旅游”,使許多瑤民吃上了“旅游飯”。
“過去,我們這里窮啊,小山村幾乎與世隔絕,瑤民們除了砍幾棵竹子或者杉樹背到山外去賣,幾乎沒有其它收入來源。”在該鄉(xiāng)東宅江村采訪,村民鄧民海告訴記者,這些年,村里依托蝴蝶谷瑤寨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讓60多戶瑤民都過上了好日子。
登臨瑤寨鼓樓山頂眺望東宅江村,整座山谷仿佛一只巨大的蝴蝶展翅高飛。據村民們說,谷中各種各樣的蝴蝶很多,“蝴蝶谷”因此得名。老鄧告訴我們,現在搞旅游開發(fā),把水泥路都修到了各家各戶門口。”旅游開發(fā)+交通改善,讓這個偏僻的小瑤寨每逢節(jié)假日總是“人聲鼎沸”。村支書王萬杰笑言,同樣是山里產的竹子,以前因交通不便賣的價格很低,現在不僅有很多老板開車進來收購,每棵價格也由原來的3元漲到18元。在蝴蝶谷景區(qū)的扶持下,東宅江村瑤民年人均純收入已由10年前的750元提升至去年7100元,85%的家庭買了摩托車,有的還買了小汽車呢!
其實,與“蝴蝶谷”周邊的村民一樣,因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而覓到致富新路的群眾在宛田瑤族鄉(xiāng)還有很多。鄉(xiāng)黨委書記唐良紅說,依托山清水秀,宛田已開發(fā)十二灘漂流、望情谷、蝴蝶谷、紅灘瀑布和“小龍脊”等多個旅游景點。“節(jié)假日游客多的時候,家家養(yǎng)的牲畜、家禽,地里種的蔬菜、雜糧都供不應求,山貨土貨就地賣出了好價錢啊!”老鄧又接過話柄:“村里女人都利用空閑編制草鞋、縫制繡包等民族工藝品賣給游客,收入比出去打工強多了。”
正在建設的桂林至三江高速公路在宛田境內設有出口,而宛田正處在桂林和龍勝、三江中間。“等高速路通車了,唱著山歌搞旅游的宛田瑤民,將來增收的機會一定會更多!”鄉(xiāng)長羅萬魁對此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