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5年06月17日 來源:新華社 作者:王宏偉 陳 俊 張 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從40萬名干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到實施“1236”扶貧行動年均減貧140萬人,再到最新出臺“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甘肅省大力推動扶貧政策向特困片帶聚集、扶貧資金向貧困戶聚焦、幫扶力量向貧困對象聚合,確保做到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走出了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扶貧開發(fā)路子。

      改革創(chuàng)新挖掘扶貧新潛力

      37歲的魯紅波自2009年就想養(yǎng)雞致富,卻因資金缺乏,只能小打小鬧。2013年底,有人指點可用林權證擔保貸款,將信將疑的魯紅波找到銀行一試,還真的貸來20萬元。如今,在家鄉(xiāng)平涼市涇川縣算李村,魯紅波養(yǎng)著近萬只散養(yǎng)雞。

      在甘肅,隨著最新公布的“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實施,一直困擾群眾脫貧致富貸款難、擔保難、抵押難瓶頸將進一步緩解。近3年來,借助“雙聯”、“1236”扶貧行動等平臺,惠農貸、牛羊蔬菜貸、林權抵押貸等數十項金融扶貧改革創(chuàng)新密集出臺,免費為群眾提供擔保增信,喚醒群眾“沉睡”的財產。“1+17”方案新實施400億元精準扶貧貸款,專門面向全省417萬貧困人口小額放貸;同時,還瞄準貧困地區(qū)基礎設施瓶頸、富民產業(yè)發(fā)展比較滯后、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多個短板,推出一攬子改革創(chuàng)新。

      互聯網正在為傳統(tǒng)的產業(yè)扶貧插上時代的翅膀。山大溝深的隴南市2013年以來走上電商扶貧“高速路”,僅去年就銷售特色農產品10多億元。未來3年,甘肅將借“互聯網+”東風,讓7成以上的貧困鄉(xiāng)實現用電商銷售土特產。

      大數據理念也被引入甘肅扶貧,成為“1+17”方案的骨架。甘肅省扶貧辦在對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動態(tài)管理的基礎上,正抓緊建立大數據庫,以期精準落實免費學前和職業(yè)教育、醫(yī)保提標、精準扶貧貸款等一攬子特殊扶持政策。

      以資源整合攻堅新合力

      “馬老漢問武曉崗,人均七分地,如何奔小康武曉崗回答很響亮,龍頭舞起來,融入大市場,七分地也能奔小康。”這是臨夏州和政縣三谷村群眾編的段子。武曉崗是甘肅省農發(fā)辦評審處處長,3年前到三谷村“雙聯”,由于農業(yè)生產與市場脫節(jié),群眾一直是窮了還種,種了還窮。如今,三谷村的百姓轉變觀念,在地里栽植樹莓,種起中藥材,人均純收入比2012年翻了一番。

      在甘肅,像武曉崗這樣的“雙聯”干部有40.8萬名,他們與67.1萬名群眾“結親”,還有1.5萬個單位與1.56萬個村結對。自2012年起,他們深入扶貧一線,為精準脫貧號脈。2013年,甘肅啟動“1236”扶貧行動,圍繞持續(xù)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根本目標,力求在“改善基礎設施、培育富民產業(yè)、實施異地搬遷、加強金融支撐、保障公共服務、提升能力素質”6件大事上取得突破。

      呼應“雙聯”和“1236”扶貧行動,剛剛出臺的“1+17”精準扶貧工作方案,預計將在6年內將整合1563億元財政資金精準注入扶貧解困,有望帶動銀行貸款、群眾自籌和其他社會資金4800億元以上。

      據了解,未來幾年,甘肅省將拿出省本級財政收入的近四分之一用于扶貧配套。通過最大限度挖掘、整合和用好各類資源與力量扶貧攻堅。

      以“人”為本激發(fā)脫貧新活力

      闊別校園30多年后,40多歲的牛維憬來到家鄉(xiāng)慶陽市環(huán)縣的一所職校,參加被稱為“草根MBA”的創(chuàng)業(yè)技能培訓班。他不僅學到了特色羊羔肉等廚藝,還接受了一次“我要當老板”的頭腦風暴。他結業(yè)后如果開小餐廳,將獲得縣里的貼息擔保貸款等扶持。

      近3年來,甘肅省不斷加大新型農民、新型農民工的培訓。在“1+17”方案中,甘肅制定一系列職業(yè)教育和勞動力培訓方案,力爭讓每一個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取得職業(yè)資格證書,掌握1門致富技能。

      干部是貧困地區(qū)脫貧的關鍵少數。按照“1+17”精準扶貧方案,減貧摘帽、群眾增收顯著的貧困縣鄉(xiāng)領導干部將獲提拔重用,扶貧不力者將被降職或改任非領導職務。干部逢提必下,先到扶貧一線建功立業(yè)。在“帽子觀”轉變的同時,甘肅貧困地區(qū)比減貧成效、群眾增收和精準扶貧的氛圍日益濃厚。

      隨著改革逐漸深入、瓶頸逐漸破解、思想觀念轉變,甘肅減貧增收成效顯著,進入歷史上最快的時期。據統(tǒng)計,全省近3年年均減貧140萬人,貧困面從2012年底的33.2%下降到2014年底的19.8%。甘肅省扶貧辦表示,未來幾年,甘肅將通過“兩步走”,爭取到2017年減貧300萬人以上,到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基本完成農村小康主要監(jiān)測指標。

      (新華社蘭州6月16日電)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凝望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