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山環(huán)抱的廣西桂北永福縣,這里因有距今800多年歷史的宋代摩巖石刻“百壽圖”而中外聞名,這里因為漢文化與土著文化交流融合,而造就了歷史上瑰麗多姿的“福壽文化”。古往今來深厚淵源的文化積淀為這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名人志士和畫壇名匠。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位以“福壽”文化為創(chuàng)作核心土生土長并有“福壽畫癡”之譽的畫壇新秀——廣西桂林著名山水畫家,福壽畫派創(chuàng)始人韋雅夫先生。
韋雅夫字夢筆,號俊墨。1966年出生在永福最早縣治所在地廣福鄉(xiāng)。受福壽文化的傳承,韋雅夫從6歲開始就以大自然為師,愛上了繪畫藝術。16歲高中畢業(yè)那年,有的同學招干,有的同學招工,有的同學報考理工大學,而韋雅夫卻做了一件眾人不解的事,報考了一所不起眼的學校——桂林教育學院美術系。后來,人們才知道那是因為韋雅夫離不開漓江水,棄不了“福壽”情。他對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水、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家鄉(xiāng)的名勝古跡、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的專注,是那么的鐘情。大學畢業(yè)后,為了便于接近大自然,韋雅夫又不聽父母和同學的規(guī)勸,毅然放棄留城工作的機會,自愿回到永?h師范學校,執(zhí)教美術功課。在長達10多年的教師經(jīng)歷過程中,他深深摯愛美術教育,專心致志自編美術教材,因人施教,期間還免費把技藝傳授給聾啞學生。辛勤耕耘結碩果,后來他的學生有100多名成為中小學美術教師,100多人考上了高等藝術學院,還有50多名成了職業(yè)畫師。
談到他本人對藝術的追求,不管是當老師還是后來到永?h政協(xié)做了公務員,他矢志不移,從不間斷。工作之余,他堅持寫生。記得有一年大年三十,鄰里鄉(xiāng)親各家各戶都在燃放鞭炮過大年,他也準備和父母、老婆兒子聚集一堂共慶佳節(jié),忽然間有個創(chuàng)作靈感涌上腦門,他提上畫包、背著畫板,不打招呼走上了廣福山頂,一直創(chuàng)作到初一晚上才回家,為這事,老婆和他鬧了很長時間的別扭,好多不理解的人也都暗地里罵他“有毛病”是“畫癡”。
2006年1月他調(diào)任縣政協(xié)擔任中層領導,又兼任了縣文聯(lián)和縣美協(xié)的副主席,一身三任,工作十分忙碌,但他從不放棄學習和創(chuàng)作,并且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要求越來越嚴格。每完成一幅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哪怕是一幅斗方,也要想了又想,看了又看,畫了又畫,精益求精,每幅作品的完成,都得7、8道“工序”,多的達一、二十“道”。
“福壽”文化的精髓在于為人民謀福祉,韋雅夫深諧其奧。多年來,他義務開辦離退干部業(yè)余書畫培訓班,把自己的繪畫技巧好不保留地傳授給他們,讓老干部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他還把愛灑上弱勢群體,通過多種渠道幫助下崗職工、殘疾人員學習技藝,組織開展“文化扶貧進壯鄉(xiāng)”、“文化濟困進瑤鄉(xiāng)”活動,并獻畫多幅資助慈善活動,參與教育環(huán)保事業(yè),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心中要有大愛,才能描繪出抗鼎之作。
韋雅夫現(xiàn)為福壽畫派創(chuàng)始人。采訪中這位從小生長在桂北山村的壯家青年告訴我們,我家就在大山中,山是我家的房,山是我家的床,山是我家的門,山是我家的窗······,福壽山水是我創(chuàng)作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翻閱韋雅夫創(chuàng)作的《福壽山水畫冊》,一幅幅畫面彌漫著撲鼻的泥土芳香,充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筆筆含情,處處生趣。那山是那么的高大、雄奇、深厚;那水奔騰不息,氣霧裊裊,是那么脈脈柔情,似那婀娜多姿的女子,似那身材壯實的猛男,又似那長壽仁岸老者的風范······。他深情的掬取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既堅定藝術理想,又堅定社會責任,不斷提高作品的品位和境界,奠定了“福壽畫派”的根基。北京墨彩畫院副院長、天津科技大學教授李明偉給了韋雅夫的作品一個中肯的評說:“韋雅夫的山水畫,畫風簡潔、清新、高古曠達、氣勢雄偉,他把中國山水畫技法重彩、工筆、寫意、潑墨等技法結合在一幅畫中,在長期的寫生創(chuàng)作中對地理山貌、風物人情有獨到的見解并結合“周易”風水原理,畫面賦予‘吉祥’寓意,形成了經(jīng)典中國畫‘五合一’繪畫技法,成就了中國山水畫技創(chuàng)新的又一個里程碑。“山東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袁僩卻稱贊韋雅夫的山水畫。是彌漫濃郁“福壽”文化的神奇土地上的一片彩虹,她涉獵“遠古”,貼近文脈,繪畫始終堅持傳統(tǒng)用筆,傳統(tǒng)用墨,并結合北派山水的樸厚與蒼古,南派典雅與清新脫俗的繪畫風格,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凝重雅正之風骨,又有爽健明秀之韻致,逐漸形成了“福壽畫派”藝術體系。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偉平如評價說:在雅夫的作品里,連綿的山勢陰陽交割,鼓樓、水車、田舍、風雨橋。。。。。在綠蔭叢中相間相映,他抓住了桂北山區(qū)最能動人心弦的一個主題,并解讀出蘊含在這種奇特組合中的含義。這些富有靈氣的山澗泉水,濃蔭瀑布將給我們這個暄鬧的世界帶來一些清涼和反思。
“藝術的追求只有邁步,沒有停步”。韋雅夫總是這樣去實踐。多年來,他不斷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作品應邀參加全國、省、市美展獲一等獎8次,金獎2次,銀獎6次,出版?zhèn)人畫冊3部,并有30多幅作品入編和刊登在《中國書畫各家精品大典》、《中國寫生作品集》、《美術》、《美術大觀》、《中國書畫報》等報刊雜志,并當選中國“九三學社”成員,桂林市和永福縣政協(xié)委員,被聘為中國書畫家、創(chuàng)作中心高級書畫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政協(xié)書畫院副秘書長、廣西南國書畫院、山東商湯畫院、桂林美術院、深圳龍崗書畫院、廣西西林畫院院長,被廣西美術家協(xié)會和桂林市美術家協(xié)會吸收為會員。受到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的親切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