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8年12月03日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蔣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廣西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被譽為“歌舞之鄉(xiāng)”。圖為11月2日,由廣西戲劇院排演的彩調劇《劉三姐》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上演的場景,這也是彩調劇《劉三姐》創(chuàng)排60年。 記者 鄧 華 攝

      文化,陶鑄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民強。

      自治區(qū)成立60年,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我區(qū)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舞臺藝術好戲連臺,文化品牌走向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取得重大突破,對外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文化產業(yè)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在民族文化強區(qū)的建設中,廣西正從高原向高峰攀登。

    舞臺藝術好戲連臺

      演員王予嘉,最近正在為新的演出忙碌著。在廣西,她被譽為“第五代劉三姐”。

      事實上,早在自治區(qū)成立初期,廣西就創(chuàng)作出名揚四海的彩調劇《劉三姐》:全區(qū)100多個劇團云集南寧,參加《劉三姐》匯演大會,百余名“劉三姐”輪番亮相,演繹著美麗的故事。匯演結束后,幾大劇團合排的彩調劇《劉三姐》在全國巡演了整整500場,其間五進中南海、四進懷仁堂,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

      經過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的演繹,“劉三姐”已成為壯鄉(xiāng)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

      改革開放后,廣西舞臺藝術更是好戲連臺,“大歌”不斷:涌現出壯劇《金花銀花》、桂劇《泥馬淚》、舞蹈《趕圩歸來啊哩哩》、彩調劇《哪嗬咿嗬嗨》等優(yōu)秀舞臺藝術精品。進入新世紀后,壯劇《歌王》、民族音樂劇《白蓮》、桂劇《七步吟》《大儒還鄉(xiāng)》、舞劇《媽勒訪天邊》《碧海絲路》、民族音畫《八桂大歌》等10多部精品劇目,先后榮獲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等殊榮。

      邁入新時代,廣西光榮再續(xù),不斷推出民族文化精品: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第一書記》、音樂劇《桂花雨》、桂劇《赤子丹心》、兒童劇《月亮上的媽媽》、話劇《花橋榮記》、粵劇《風雨騎樓》、舞蹈詩《侗》等,贏得如潮好評。

      “一批批不同體裁、風格和流派的作品,以生動的語言,鮮明的舞臺形象,反映了自治區(qū)60年來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成就。”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唐正柱說,這是廣西文化工作者“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的生動體現。

    文化品牌效應凸顯

      提起“文化桂軍”,圈內人無人不曉,“三劍客”領銜,年輕一代迅速躥紅。尤其是東西,更是揚名海內外。

      文學桂軍的崛起,得益于廣西的創(chuàng)作簽約制度。簽約制度定有硬任務,簽約作家在得到補助的同時也增加了壓力,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動力。這一制度一直實施至今,并有所創(chuàng)新。比如把過去的簽作家變?yōu)楹烅椖,廣西作協(xié)在前幾年實施的“1+2工程”,就是一個成名作家?guī)擅贻p作家,做好“傳幫帶”,讓年輕作家的創(chuàng)作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廣西文聯主席白志繁介紹:“廣西2014-2015年重點文學創(chuàng)作扶持項目”經過兩年的創(chuàng)作,收獲48部優(yōu)秀文學作品。組織實施文學系列創(chuàng)作招標項目,已有15部作品完成創(chuàng)作。陶麗群小說集《母親的島》獲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東西憑借長篇小說《篡改的命》摘取第六屆“花城文學獎·杰出作家獎”,東西與楊映川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陸輝艷獲“中國青年詩人獎”,朱山坡短篇小說《推銷員》進入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提名作品。

      廣西作家的長篇小說、作品集、詩集,被譯成多國語言,在俄羅斯、韓國、法國、柬埔寨等國家出版。

      2004年,在自治區(qū)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廣西美術界因勢利導,有意識地培育以多畫種為主體的藝術群體——漓江畫派,其中以中國畫為主體的創(chuàng)作團隊成果凸顯。

      近兩年,漓江畫派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2016年8月在全國政協(xié)文史館舉辦國畫優(yōu)秀作品展,首都專家云集,給予充分肯定;2016年12月,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美展,380件作品展現了廣西美術尤其是漓江畫派創(chuàng)作發(fā)展的面貌及成就,被評論家譽為“給當代中國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轉換、變革的條件依據,對當代中國畫發(fā)展貢獻極大”。

      在我國圖書出版界,我區(qū)的接力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廣西人民出版社是響當當的品牌。它們或領風氣之先,或慧眼獨具,或抓準需求,力作不斷,精品迭出,成為業(yè)界的標桿。

      今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我們的廣西”叢書出版座談會上,中國出版協(xié)會理事長柳斌杰盛贊廣西出版精品亮點頻現,“這些精品力作造就了‘廣西出版現象’。”

      60年來,廣西的文化事業(yè)在發(fā)展繁榮的過程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除了南寧民歌湖周周演,我區(qū)還打造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惠民活動品牌,如“唱響八桂中國夢·藝術精品到基層”“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戲曲進校園”“送戲下鄉(xiāng)”等活動,開展惠民演出,被群眾贊為“文化盛宴”。

    公共文化服務深入人心

      柳州工業(yè)博物館內,游客和特地前來參觀的學生們,興致盎然地在各種機械設備和歷史圖景中徜徉。

      在廣西,柳州博物館的多和奇是出了名的。到2017年底,柳州市共建成博物館58家,其中37家為非國有博物館,類別涉及工業(yè)、農業(yè)、軍事、藝術、賞玩等多方面,并全部實行免費開放。還建立了廣西第一個民辦博物館集群區(qū)——石尚1966文化藝術園區(qū),現已有8家博物館入園。

      近年來,我區(qū)博物館事業(yè)得到長足發(fā)展,建設了南寧博物館、桂林博物館、北部灣海洋文化博物館等20多座大型博物館,廣西邊疆民族博物館等28座縣級博物館,廣西建林博物館等52家非國有博物館。目前,我區(qū)博物館數量達到251家。

      文化藝術的成果要全民共享,就必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此,我區(qū)各級政府有清晰的認識,上下同心發(fā)力,使得全區(q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漸完善。目前,共建成公共圖書館115個、博物館(紀念館)251個、文化站1168個,建設了11522個村級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廣西約80%的行政村。

    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成果豐碩

      新的時代,新的使命。2017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西時指出,廣西有條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我區(qū)立足區(qū)位地緣優(yōu)勢,服務國家外交戰(zhàn)略,緊緊把握建立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東博會落戶南寧和國家實施北部灣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的歷史機遇,不斷加強與世界特別是東盟各國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文化展、中國-東盟博覽會動漫游戲展、中國-東盟(南寧)戲劇周、中國-東盟(南寧)戲曲演唱會等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形成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特別是東盟國家開展文化交流合作的新機制,推動與東盟區(qū)域文化交流合作在更高層次和更寬的領域深入開展。

      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自治區(qū)政府與文化部簽署了在越南合作共建河內中國文化中心的協(xié)議,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為河內中國文化中心揭牌。海外文化中心通過持續(xù)不斷地推介,讓當地民眾能夠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形象地認識廣西的自然山水生態(tài)美、絢麗多彩文化美、民族團結和諧美。

      積極打造“美麗中國·心儀廣西”文化交流品牌,承辦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歡樂春節(jié)”活動,連續(xù)9年參加了海外“歡樂春節(jié)”活動。積極配合國家整體外交大局,多次承接國家對外重大建交展演活動,在高規(guī)格交流活動中彰顯廣西文化外交魅力,展示廣西的美好形象。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拔蘿卜的蘿卜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