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民以食為天”,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的人們都離不開食物,所以它能獲得最廣泛的認同。正因如此,以美食為主題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才能夠熱播。片中一道道美食讓人回味無窮,在全國引起了廣泛的回應。對于廣西的美食,你又了解多少有多少廣西本地美食能深植你心呢
由自治區(qū)財政預算安排、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和南寧三文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lián)合攝制的,廣西地情系列電視專題片《廣西傳統(tǒng)名吃志》于近日開機拍攝。這部“舌尖上的廣西”將拍攝60集,囊括了12類120種名吃,讓人們通過美食了解廣西。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地域的飲食習俗,造就了不同的傳統(tǒng)名吃和烹調技藝,形成了各種各樣、千差萬別、風味各異的菜系和品種,深刻地烙印著當?shù)氐娘L土人情、民俗習慣和地方特色,如南寧的老友粉,武鳴的靈馬鯰魚,桂林的桂林米粉等已成為其旅游文化名片。
據(jù)了解,《廣西傳統(tǒng)名吃志》擬按飯類、粥類、粉類、畜類、禽類、魚類、豆類、薯類、湯羹類、油茶類、粽糍類、餅類等12類,拍攝不少于120種名吃。該志以“吃”為主線,展現(xiàn)每一道美食名吃的悠久歷史,由來原因,樣貌特點,口感特性,名吃制作和加工的智慧,以及廣西人對美食名吃的深厚情感。同時,讓廣大觀眾和讀者了解廣西人千差萬別的飲食習慣、獨特的味覺審美、精彩紛呈的盛宴,并透過美食名吃講述隱藏在它背后的故事和飽含的文化底蘊,讓廣大觀眾從飲食文化的側面認識和理解廣西乃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