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位于廣西西北面,總面積3916平方公里,轄7鎮(zhèn)4鄉(xiāng),有壯、漢、瑤、苗、毛南、水、仫佬等23個民族,總?cè)丝?7.6萬。南丹是是歷史上的“兵家喉地”,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樞紐,位于西南公路210國道和黔桂鐵路交叉點上。南丹歷史悠久,宋置南丹州,明復南丹州,清稱南丹土州,民國7年改州置縣至今。2006、2007年南丹連續(xù)兩年獲得“廣西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十佳縣”。南丹是廣西烤煙生產(chǎn)基地 ,中國錫鋅生產(chǎn)基地,“中國長角辣椒之鄉(xiāng)”,“中國瑤雞之鄉(xiāng)”。
歷史
南丹縣縣名始見于宋元豐(1085年)前,以出產(chǎn)朱砂(又稱丹砂)向朝廷進貢,又地處南方故稱南丹。
1950年1月14日南丹解放,屬宜山專區(qū)。1958年7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宜山專區(qū)更名柳州專區(qū),南丹隨屬之。1965年5月,南丹縣屬新成立的河池專區(qū),1969屬河池地區(qū),2002年6月18日開始屬河池市至今未變。
氣候
南丹縣內(nèi)氣候多樣,地區(qū)差異和垂直差異明顯,具有高原山區(qū)的氣候特點和變化規(guī)律。其特點是氣溫低、雨量多、光照少、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干旱、冰雹、低溫、霜凍等災害性天氣出現(xiàn)頻繁,局部地區(qū)風、澇災害也常有出現(xiàn)?偟恼f是冬寒冷、夏溫熱,春秋涼爽(春暖遲、秋冷早),霜期較短。
水文
南丹縣境山高水高,不少河流穿行于巖溶發(fā)育地帶的溶洞之中,忽出忽入,時隱時現(xiàn),明河與伏流緊緊相連,反復變換,這是縣內(nèi)水文特點之一。不少明河地段,坡降陡,落差大;一些地段,巖坎高,水流急,明河、暗河中都有不少瀑布,這是縣內(nèi)水文特點之二。大氣降水較多(年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但在巖溶發(fā)育地區(qū),裂隙滲漏嚴重,春夏季節(jié)的晴和天氣,地表水不斷向上蒸發(fā)和向下滲漏,很快形成干旱,而大雨或暴雨到來時,暗河水滿,溢出地面,無處流淌,滯塞于低洼谷地中,此時則出現(xiàn)不少短暫(4~6日)的山間小湖。這種“十日無雨到處干,一場大雨到處淹”是縣內(nèi)水文特點之三。南丹縣水面面積5.26萬畝,占總面積的0.9%。
礦產(chǎn)
南丹縣境礦產(chǎn)資源豐富,已勘探出銀、銅、鐵、錫、鉬、鉛、鋅、汞、銻、鋁、鈾、鉍、銦、鎘、鈷、砷、硫、磷、鎢、煤、瑩石、水晶、重晶石、石灰石、云母等礦種,其中錫精礦金屬蘊藏量為116萬噸,鉛鋅精礦金屬量為14.4319萬噸,銻金屬量為10萬噸,鋁金屬量為6.46萬噸,硫儲量61萬噸,銅12.45噸,金0.56噸,煤4119。4萬噸,汞0.2251噸、銀200噸。[8] 南丹被譽為“有色金屬之鄉(xiāng)”、“中國的錫都”、“礦物學家的天堂”。
人口
根據(jù)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南丹縣總?cè)丝?91421人,其中各鄉(xiāng)鎮(zhèn)人口(人):城關鎮(zhèn)53057、大廠鎮(zhèn)27932、車河鎮(zhèn)16553、芒場鎮(zhèn)27205、六寨鎮(zhèn)42935、月里鎮(zhèn)24024、吾隘鎮(zhèn)17341、羅富鄉(xiāng)27407、中堡鄉(xiāng)7661、八圩鄉(xiāng)25166、里湖鄉(xiāng)22140。
風景名勝
南丹境內(nèi)有紅水河、清水河、納立河等多條河流。南丹的山水洞石眾多,有跨江越河、手臂相交的鴛鴦橋;有億萬年前就已形成的馬嶺神龍壁;有里湖地下河網(wǎng);有山山相通、洞洞相連的恩村溶洞群;有于明代正德年間(1615年)散落在瑤山的來客——鐵隕石。
南丹甘河瑤寨
甘河瑤寨位于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城東部里湖瑤族鄉(xiāng)境內(nèi),距首府南寧市317千米,距貴州省荔波縣大小七孔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43千米,南丹至荔波四級油路可直接通達。甘河瑤寨景區(qū)包括甘河瑤寨、地下大峽谷、涼風洞表演場三個部分。甘河瑤寨的白褲瑤族是瑤族眾多支系中的一個分支,因男子著過膝緊鎖的白褲而得名,人口近3萬 。千百年來,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過程和社會實踐中,白褲瑤民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特色、極具民族性和獨特審美觀的民族文化。如銅鼓文化、婚喪文化、陀螺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及寨居文化等,是南丹民俗文化中最獨特、最突出和最具魅力的。
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
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館址設在南丹縣里湖瑤族鄉(xiāng)懷里村。它由展示中心和文化保護區(qū)組成,展示中心設在懷里村蠻降和化橋屯之間的山坡上,占地6畝 ,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保護區(qū)包括懷里村的蠻降、化圖、化橋三個自然屯。當?shù)貙賻r溶峰叢地貌,海拔800多米,村寨依山而建 。一條百年古道將相鄰的三個村寨相互聯(lián)結(jié)。 2004年11月26日,南丹生態(tài)博物館建成開館,同時它也是廣西民族博物館的工作站之一。
古榕鴛鴦橋
古榕鴛鴦橋,位于丹峨二級公路旁,距縣城18公里,類似古榕鴛鴦橋的眾多植物類,若在平地上牽成各種形式的橋,都是自然的相交現(xiàn)象。南丹古榕鴛鴦橋,跨江越河的連體根莖有四根,好一對戀人化身。
馬嶺神龍壁
“馬嶺神龍壁”位于丹峨二級公路的四山村班老屯旁,距縣城12公里,這里有神龍顯壁、空谷回音等美景。
南丹溫泉
南丹溫泉位于縣城南面12公里處,70年代初探礦發(fā)現(xiàn),流量達90噸/小時,水質(zhì)清澈透明、軟滑柔柔順,恒溫53度,含有硫、錮、鐵、銅、鍶等對人體有益元素,具有潤膚保健作用,對風濕病、皮膚病等多種疾病均有療效功能。南丹溫泉,以“源泉于自然的休閑空間”為理念,區(qū)劃分為:貴賓區(qū)、特色浴身區(qū)、大眾迎賓區(qū)、快活林食府等,其間還設計有溫泉大泳池、家庭綠地、瑤家百草池、人參浴池、古方藥池、洞穴溫泉和地熱板等多種健身浴池。
民俗
南丹各民族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瑤族的服飾簡潔明快,古風依然。苗族的衣著樸實而華麗,集厚(百褶)重(九斤)長(三丈)于一身,她們的發(fā)式高雅,最顯個性。壯錦最能反映壯族婦女的智慧和才華,壯族的山歌含蓄而迷人,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藝術性。
中國白褲瑤之鄉(xiāng)
廣西南丹縣里湖、八圩瑤寨與接壤的貴州荔波縣朝陽瑤鄉(xiāng)一帶,譽稱“中國白褲瑤之鄉(xiāng)”。白褲瑤是瑤族大家庭中的一個特殊支系,約有3萬多人口。憨厚、樸實、勤勞、勇敢的白褲瑤山民,在長期求生存的實踐中發(fā)展成為一個聞名遐邇的山地民族,創(chuàng)造了婚俗、葬禮、服飾等各種濃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風情,倍受世人關注。以其獨特的服飾,自成一體。
男人服飾最獨特之處“白褲”,褲長僅過膝,用藍布條鎖口,正面褲腳上繡有五條紅線繡的紅邊,中間長兩邊逐漸短,形似五指。衣服對襟,圓領背開一小叉,有的襟底鑲花邊。包白頭巾,裹里白外黑綁帶而得名。白褲瑤婦女四季均穿齊膝百褶裙,裙邊繡紅線,裙面為蠟染的淡紅色環(huán)形圖案。女上身穿掛衣,胸前和背后兩塊家機黑布,上面用彩色線繡成各種各樣的圖案,一尺多見,同印狀形(傳說是皇帝御賜官印),兩肩各用10厘米長的黑布相連,無領無袖,腋下無扣。“及膝白褲,背繡大印”,是白褲瑤服飾的概括。還有背簍代擔挑的生產(chǎn)運輸工具的習俗,也很引人注目。
白褲瑤住境峰巒疊嶂,巖溶峰峒縱橫交錯,大小天坑及粘膏樹神秘怪異,道路蜿蜒曲折,崎嶇險峻,用背簍背東西,比肩挑擔子安全、省力。故此,竹背簍成為白褲瑤的重要的運輸工具。同時,當你步入白褲瑤鄉(xiāng),貌似碉堡的糧倉均建在村邊。瑤家的糧食收藏不放在居家,而藏放在村外邊的糧倉。由此可見當?shù)孛耧L淳樸。
白褲瑤居住在高山缺水,換洗的衣服積集幾天才到山下里湖或樟江河去洗曬。在這瑤山的里湖邊,樟江河畔,目睹赤身裸體的浣衣瑤女,更是一道瑰麗神奇風景線。
南丹白褲瑤又有人類的“活化石”之稱,其原始跡象與中國的大熊貓相提。十幾年前美國學者親自到南丹考察該民族的生活習性,他們發(fā)現(xiàn)南丹的白褲瑤至今還過著刀坑火種,原始狩獵的生活。其生活特性可以追憶到原始社會的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階段。其原汁原味的原始生活,所以當時美國學者嘆息到:“南丹白褲瑤民族是現(xiàn)代人類的活化石,是全世界最落后的民族”。
中堡苗族
中堡苗族鄉(xiāng)與貴州的西涼鄉(xiāng)接壤,居住著苗族、漢族、壯族、彝族等多個名族,總?cè)丝?000左右,全鄉(xiāng)以種植烤煙為主要經(jīng)濟收入,享有“好煙出至中堡”的美譽。苗族有著本民族獨具特色的服飾藝術,男子為黑色長袍,婦女為連衣裙。均為純手工制作。婦女脖子上還戴銀項圈。整套服飾一年四季皆可穿戴。
特產(chǎn)
南丹瑤雞
南丹瑤雞原是野雞群種,產(chǎn)于深山老林中。瑤雞肉質(zhì)細嫰、味道鮮美、皮薄、脂肪少、口感極好,庪u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黃臘李主要產(chǎn)于南丹縣羅富鄉(xiāng),是在得天獨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形成的地方稀有李子品種。南丹黃臘李品質(zhì)優(yōu)良,是明清的貢品。
巴平米
具有“米中品”美稱的廣西南丹縣巴平米,久負盛名。早在宋元豐三年,南丹土司莫世忍攜巴平米進京朝貢。宋帝神宗與朝中文武百官品嘗后,無不稱奇。宋帝頒布詔書,把巴平米定為朝中一大貢品,并賜予南丹土司莫世忍一枚新的“南丹州印”。巴平米盛產(chǎn)于南丹縣芒場鎮(zhèn)巴平、蠻壩、幕麻等自然村。這里海拔高800—1000米,晝夜溫差大,土地肥沃,土質(zhì)是非常適合水稻生長的粘性黃泥,一季中稻全生育期長達150—170天。
黃臘李
黃臘李是南丹特產(chǎn),主產(chǎn)于南丹縣羅富鄉(xiāng),在中國只有南丹才能生產(chǎn)出優(yōu)質(zhì)的黃臘李。據(jù)史料記載,南丹黃臘李曾是明清貢品。在主產(chǎn)地羅富鄉(xiāng),黃臘李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先是種植在蓮花村,接著傳到塘丁等村。從1983年6月開始,自治區(qū)有關部門聯(lián)合組織專家經(jīng)過連續(xù)三年對羅富鄉(xiāng)的黃臘李進行實地調(diào)查和品質(zhì)鑒評,作出了黃臘李“早結(jié)、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盛果期長、品質(zhì)優(yōu)良,是廣西很有推廣價值的優(yōu)良果樹品種之一”的結(jié)論。
羊角皺椒
南丹羊角皺椒產(chǎn)于廣西南丹。果實長、皮質(zhì)薄、顏色鮮、油分大、辣味強、且香味濃。羊角皺椒可當多種菜的佐料。此外,它還能當藥用,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之效,主治滯腹痛、嘔吐、瀉痢、凍瘡、疥癬等疾病。辣椒粉還是配制十滴水的重要原料。如被毒蛇咬傷、臨時緊急救護的方法可生嚼辣椒11-12個,嚼爛后敷于傷口處,可以消腫定痛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