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明縣,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地處西南邊陲,西鄰憑祥、龍州,東鄰防城港,南與越南共和國接界,北鄰崇左、扶綏。總面積為3698平方公里,人口38萬多,壯族占77.1%。耕地面積127.75萬畝,林地201.97萬畝。
寧明是廣西林業(yè)大縣,盛產(chǎn)木材、八角、中藥材等,被國家林業(yè)部命名為“中國八角之鄉(xiāng)”。寧明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世界最大的膨潤土礦床。寧明資源豐富,花山風景名勝區(qū)是廣西三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之一,隴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喀斯特熱帶季雨林保護區(qū)。1995年,寧明縣被國家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先進縣”。
寧明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南部,北回歸線以南。東界上思縣,東南與防城縣相鄰,南及西南與越南交界,西接憑祥市,西北與龍州縣毗連,北連崇左縣,東北與扶綏縣接壤?h城處于北緯22.08度,東徑107.04度,距自治區(qū)首府南寧市156公里(公路188公里)?h域東西距73.85公里,南北距72.02公里。全縣總面積3698平方公里。占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總面積1.6%。巖溶地面積274.2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7.4%。水面面積77.75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2.1%。
寧明縣東南部為土山區(qū),山高壑深,峰巒重疊,形成無數(shù)山間帶狀谷地和峰叢坡地,山高多在500米以上,坡度大于30度,最高的浦龍山海拔1358米。中部為土丘陵,坡度10~25度;北部多為巖溶丘陵,坡度30度以上,這些丘陵,海撥200米至500米之間。北部靠中為明江河谷平原,自東向西橫貫全縣,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海拔109.3米至200米。寧明縣地勢東、南部高,北和西北部稍低,明江河谷平原低平。
寧明縣處北回歸線以南,緯度較低,且距北部灣較近,受海洋季風調(diào)劑,所以形成終年溫度較高,雨量較多,夏半年多雨,冬半年少雨,雨季旱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四五月開始受夏季風影響,多吹偏南風,升溫迅速,雨季隨之到來;6至8月,夏季風極盛,常受臺風影響,多大雨、暴雨天氣,是全年雨量最集中的時期;9月起,夏季風漸趨減弱,最后退出該縣,雨季告終;11月至次年8月,受冬季風影響,常吹偏北風。溫度偏低,干燥少雨。
寧明縣資源比較豐富。土地總面積達543萬畝,人均有地16.8畝。其中耕地43萬畝,宜農(nóng)荒地28.8萬畝,耕地和宜農(nóng)地占土地總面積的13.23%;林地201.9萬畝,宜林地186.5萬畝,林地、宜林地占土地總面積71.5%;牧場34.7萬畝,占土地總面積6.4%。現(xiàn)有森林覆蓋面占總面積27.37%,木材積蓄量達283萬立方米,并且以年增長約17萬立方米的速度在發(fā)展。在東南部的連綿群山中,生長有中國優(yōu)良馬尾松松種桐棉松,它株直、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每畝最高年增長材積2.37立方米,等于普通松樹生長率的10倍。還有八角林3萬多畝,豐年產(chǎn)果達200萬公斤,果味香濃。在西北邊峰巒錯落的巖溶山區(qū)里,有天然的綠色寶庫隴瑞自然保護區(qū),區(qū)內(nèi)有2.6萬畝常綠季雨林,有1280多種植物。其中優(yōu)良速生樹種五十多種,名貴樹種十多種。世界珍稀的藥、景兩用樹金花茶,在這里吐放幽香。區(qū)內(nèi)動物資源有127種。這里是世間瀕臨滅絕的珍貴白頭葉猴的“世外桃園”,三百多只白葉猴在保護區(qū)內(nèi)樂享天倫,繁衍后代。
寧明縣已發(fā)現(xiàn)有澎潤、煤、鐵、磷、金、銀、鉛、鋅、銅、鋁、汞、水晶、鈦鐵、金紅石、石膏等礦。
寧明礦產(chǎn)資源豐富,有世界最大的膨潤土礦床。
隴瑞自然保護區(qū)
隴瑞自然保護區(qū)是國家級隴瑞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2078公頃,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喀斯特亞熱帶季雨林保護區(qū)之一。區(qū)內(nèi)動植物種類繁多,其中白頭葉猴、金花茶最為著名。[17] 隴瑞自然保護區(qū)的西南部環(huán)抱于花山周圍,森林面積26925畝,覆蓋率86.3%,木材蓄積量23690立方米,是一大片原始森林。植物種類繁多,計有166科673屬1282種。喬灌木樹種500多種,優(yōu)良速生樹就有50多種。藥用植物714種,纖維植物130多種,油脂和蠟類植物56種,橡膠植物31種,芳香植物48種,野果植物43種,飲料植物13種,飼料植物82種,染料植物14種,蜜源植物17種。
花山溫泉度假村
在距寧明縣城6公里處的青山綠水間,坐落著正在興建的“花山溫泉度假村”。度假村占地400畝,是以溫泉為主體,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度假中心。2012年,花山溫泉度假村投入200萬元,建造溫泉1號、溫泉2號兩艘豪華游船。這兩艘游船為全鋼體性游船,采用國內(nèi)先進的造船技術,每艘游船排水量為300噸,載客為42人。
獨木成林
獨木成林位于城東8公里,北臨飛機場附近,它是千載古榕,巨枝橫掃長空,粗大的氣根落地生根成樹干,延綿占地二十余畝,巨枝上的須根隨風起舞,人稱“獨木成林”,是壯鄉(xiāng)人民“三月三”歌圩情戀的好場所,古樹為媒祝愿情侶百年偕老,此地也成為影視工作者的選景佳地。
花山巖畫
花山巖畫位于寧明縣城西北25公里的明江畔,以其古老神奇的巖畫而聞名中外。花山巖畫是左江流域巖畫中的代表,也是世界同類巖畫中單位面積最大、畫面最集中,內(nèi)容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一處巖畫,被譽為是壯族文化的瑰寶。據(jù)專家考證,花山巖畫創(chuàng)作始于春秋時期,延至后漢,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整幅巖畫畫面長達172米,高約50米,面積8000多平方米,F(xiàn)存各種圖像111組約1900多個,畫面以人物造型為主,也有銅鼓、刀、劍、羊角鈕鐘和野獸之類。人像最大的有3米高,最小的也有30厘米高。1988年,花山巖畫被國務院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以花山巖畫為中心的花山風景區(qū)被定為國家級風景旅游名勝區(qū),成為與桂林漓江、桂平西山齊名的廣西三大國家級風景旅游名勝區(qū)之一。2000年開始,國家文物局實施花山巖畫保護計劃,對保護巖畫進行深入研究。2003年6月,廣西啟動花山巖畫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chǎn)”的申報工作。2004年11月,花山巖畫以國內(nèi)罕見的"雙遺產(chǎn)"形式,被國家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清單。2006年12月,花山巖畫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重設目錄。
山黃皮果
山黃皮果俗稱“雞皮果”,屬南亞熱帶特有的水果,以香醇味濃郁而著稱,具有消食開胃、理氣健脾等功效,用餐前適量食用可使胃口大增,當?shù)厝朔Q之為開胃果大王。山黃皮果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非?量,只有在人屋前后或霧濃的深山谷中生長,不需人工護理就能開花結果,而人工大面積種植目前尚無成功的山黃皮果基地。[20]
玉桂皮
寧明縣山地面積(海撥在400—1000米以上丘陵及中低山地)6.5萬公頃。覆蓋著桐棉、那楠、峙浪、愛店、寨安等鄉(xiāng)鎮(zhèn)。截至2012年,其中適合種植玉桂、砂仁和佛手果、雞骨草等中藥材的丘陵山地及山間谷地約80萬畝、玉桂1.5萬畝、砂仁1.6萬畝、沙姜0.5萬畝、佛手0.4萬畝,全縣各種藥材生產(chǎn)總面積達4萬畝,產(chǎn)量2230噸、產(chǎn)值5500萬元。[21]
沙糕
寧明縣城有海淵沙糕、那堪沙糕、明江沙糕等等。桂南一帶傳統(tǒng)名糕點,將芝麻、麻油、熟油、白砂糖及精糯米粉炒熟后,置入大木格中壓制成寬扁型,再用格刀將其分割成均勻小塊。該糕點有入口即化的特點。沙糕已成為桂南民間春節(jié)期間送禮三件套之一(沙糕、粽子、線雞),雖然品種多樣,最著名的是廣西南寧地區(qū)寧明縣海淵鎮(zhèn)的“張記沙糕”,據(jù)縣志記載,自宋代狄青遠征廣南(即今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始,當?shù)赝寥思粗谱魃掣庾鳛楦杉Z,供官兵食用。明嘉靖年間,海淵鎮(zhèn)的沙糕已成為貢品,其中以張效瑞師傅制作的沙糕口感最佳,“張記沙糕”由此名聲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