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6年01月22日 來源:廣西縣域經(jīng)濟網(wǎng) 作者:羅仕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駐村四年的扶貧擔當

      ——河池市委政法委駐天峨縣坡結鄉(xiāng)魚翁村第一書記 韋乃維

    駐村第一書記韋乃維與群眾查看食用菌長勢_副本.jpg

    駐村第一書記韋乃維與群眾查看食用菌長勢

    韋乃維與群眾一起交流_副本.jpg

    韋乃維與群眾一起交流

      四年前人均不到1畝果,現(xiàn)在人均有3畝果;四年前群眾房屋陳舊不打眼,現(xiàn)在基本消除危舊房;四年前村子里的產(chǎn)業(yè)沒有一樣說得出口,現(xiàn)在村子里產(chǎn)業(yè)有模有樣;四年前,村子里治安情況時有發(fā)生,現(xiàn)在是個個忙著發(fā)展產(chǎn)業(yè)搞經(jīng)濟脫貧;四年前栽種的龍灘珍珠李,現(xiàn)在掛了黑珍珠一樣的果子,令人愛慕不已……

      新風貌就是凝聚力。這個變化展現(xiàn)在天峨縣坡結鄉(xiāng)魚翁村,這一轉身,離不開一位政法人的“美麗擔當”,他就是韋乃維:河池市委政法委派駐天峨縣坡結鄉(xiāng)魚翁村第一書記,四年前開始駐村開展扶貧攻堅。

      剛在鄉(xiāng)鎮(zhèn)做過3年鄉(xiāng)鎮(zhèn)長、3年黨委書記的韋乃維,組織上的安排調整,他就從鄉(xiāng)鎮(zhèn)直接到了河池市委政法委工作,接著再一次的選拔,2012年4月,韋乃維就從“大書記”變成了村子里的“小書記”前面加了個“第一”。

      時間一晃就是4年,韋乃維要來回在南北線上的三個“家”之間跑,南北的“家”最遠距離是300多公里,那就是他的家和駐村扶貧攻堅的“新家”——魚翁村,中間這個家是他的單位。

      “因為封閉修路,去魚翁村要到縣城再坐車到鄉(xiāng)鎮(zhèn),接起坐摩托車繞彎進村,現(xiàn)在想起來,那種艱苦變成回憶。”問到剛進村的情景,韋乃維很感慨。

      四年前,全縣26個 “十二五”貧困村之一的天峨縣坡結鄉(xiāng)魚翁村,正式啟動扶貧攻堅,修建通村水泥路是脫貧的重任之一,韋乃維要坐車繞過堯山村40多公里的接頭路,再搭乘摩托車,到了北面的“家”。

      “村子里的自然條件不錯,只是群眾的思想不統(tǒng)一。”韋乃維做過政法工作,一進到村子里,他就意識到這個核心情況。

      “現(xiàn)在干部登點,都是來農村轉一圈,回去提拔的!”

      “資金沒有資金,要我們怎么搞產(chǎn)業(yè)!”

      ……

      群眾當著面或者私下說的這些話,韋乃維淡定處之,其實他擔心的是怎么樣最快時間統(tǒng)一意見,這個才是做好扶貧的節(jié)骨眼。

      究竟是先搞一樣產(chǎn)業(yè)還是先建一個新村示范

      正在讓韋乃維拿不定的時候,一個機遇撞了上來。

      全縣清潔鄉(xiāng)村工作開展正酣,要每個貧困村找一個點搞示范屯,問題拋到了韋書記身上。

      韋乃維征求群眾意見,這個過程也是能看到群眾議事、形成意見的過程。

      東來、巖口兩個屯條件較集中,巖口茶是一個不小的產(chǎn)業(yè),那里曾經(jīng)是一個小集市,綜合考量,決定把東來、巖口打造成示范村。

      韋乃維要拿出新村方案,讓群眾敲定最終意見,然后就甩開膀子做出一個樣子來!

      在統(tǒng)一立面的時候,群眾各說各好,讓大家好糾結!

      這個時候,需要帶著大家走出去換換眼界,韋乃維說服村民代表丟下幾天干活的時間,一起跑外縣幾個新農村點之后,意見基本得到了統(tǒng)一。

      幾個月蹲點抓進度和把關,韋乃維吃住在農家,跟群眾打得火熱,大部分人的名字都可以直接喊出來。

      做成了東來﹒巖口新村,其他屯的群眾像看新媳婦一樣,來看新風貌,大家異口同聲:東來、巖口好住!爽朗!深山里也有好房子哩!

      有新村一定要有產(chǎn)業(yè)。如果說引導群眾做出一個可以參照的新村,是韋乃維駐村扶貧的第一把火,那動員群眾發(fā)展產(chǎn)業(yè)就是第二把火,這一把火,韋乃維趁熱打鐵,絲毫不敢松懈!

      “我們魚翁村的海拔剛好合適,種植珍珠李的話,我們單位捐款給你們買苗!”韋乃維把話摞了出來,堅定群眾的發(fā)展信心,也表明了后援單位的決心。

      只要群眾有路子發(fā)展、愿意發(fā)展,我們政法委就是堅決幫扶!

      時任常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潘育偉一年里多次率班子到魚翁村調研,與群眾促膝談心,再不發(fā)展我們就落后了,再不行動,我們就趕上了小康的步伐!再不謀劃,我們就拖了全鄉(xiāng)全縣的后腿了!

      滿滿是打氣鼓勁的能量!

      有了示范村,魚翁村人到鄰村串門,人家自然而然說,現(xiàn)在的魚翁村搞得去啵!到底是哪個在那里掛村。魚翁人就說,市政法委的韋書記!

      致富帶頭人王治國戶,原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戶,韋乃維于2012年駐村任第一書記后,便開始發(fā)動其種植珍珠李,目前該戶種植珍珠李已達53畝,而2012年種植的珍珠李已于今年開始結果并部份上市。初嘗甜頭的他每次談到珍珠李他都會喜悅的說,“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市場價計算,2年以后,我家僅珍珠李一項,一年應該有70到80萬元收入,看來以后“買小車住洋房”不再是夢。”而類似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全村已發(fā)展到87戶,占比達31%。

      用感情凝聚和諧。在魚翁村,韋乃維不僅要共同樹立示范,引導群眾發(fā)展產(chǎn)業(yè),還要理順訴求群眾的事。村里有個李姓的老哥,曾經(jīng)隔三差五跑鄉(xiāng)里縣里上訪,說是自己復員回來沒有得到好的安置,上級想落實他的待遇又沒有政策依據(jù),使得李老哥整天大發(fā)牢騷,耽誤了自己家搞產(chǎn)業(yè)。韋乃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李老哥的事就是我韋乃維的事!

      帶著滿腔熱情,韋書記有空沒空就往李老哥家跑,設身處地理解他的心情,跟他交朋友、幫他算計發(fā)展思路。久而久之,李老哥都不好意識再折騰這件事,也跟著嘗試種植龍灘珍珠李,鉆研自己的三畝三分地,看著李子一天天在長,沒有時間來想那些不愉快的事。

      韋書記看到李老哥有轉機,于是想方設法幫助他培育自己的小產(chǎn)業(yè)。

      “政策上沒有辦法顧及的事,我們人的感情是可以融合的,掛村做好事,就是要把這種鬧心事變成順心事,用感情幫群眾辦好事。”韋乃維給自己總結時說。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老哥與韋書記稱兄道弟,他說,人家都對我這樣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去上訪了,有時護理果樹都來不及,上訪的心思就沒有了,再說花時間去上訪,成本太大,得不償失!

      駐村扶貧是個良心活。村中五保戶陸仲交,原來住的是泥瓦結構的危房,2014年,在韋書記的幫助下,共籌措姿金近4萬元,修建了2間一層半的樓房。陸仲交逢人便講:“全靠上級給我們派來了韋書記,否則這輩子我想都不感想能夠住上這么好的房子”。而類似這樣的農戶原來全村共有27戶,3年多來,韋書記都想盡各種辦法,幫他們圓了住房夢。今年12月,在韋書記的幫助下,村中特困戶韋吉兵戶2間平房全面完工,至此,漁翁村家家戶戶都住上樓房(或者平房)。

      村中特困戶韋吉兵戶,其女韋婷玉讀到高三時因經(jīng)濟困難計劃輟學,韋書記得知情況后,主動聯(lián)系到該戶,并資助資金幫其完成了高中學業(yè)。今年8月,韋婷玉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廣西師范大學,成為目前魚翁村有史以來考上較好大學的第一人。韋婷玉得到錄取通知書,韋書記又主動幫其聯(lián)系助學貸款3萬多元,爭取幫扶資金2萬多元,從而真正幫她圓了大學夢。而類似這樣的情況,韋書記先后幫助了魚翁村13個學生圓了大學夢。

      “駐村搞扶貧是個良心活,我覺得就是要將心比心,大部分工作是可以做得好的。”韋乃維說出了駐村扶貧的體會。

      駛入發(fā)展快車道。3年多來,全村新增加特色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種植面積3380畝,人均2.8畝。其中,新增核桃面積1530畝,新增珍珠李種植面積1360畝,新增油茶種植面積360畝,新增楊桃面積130畝。3年多來, 共爭取協(xié)調資金1870多萬元開工建設民生項目工程47個。其中修建水泥路6條16.2公里,修建屯級石渣路基4條13.6公里;修建水利2條2.1公里,修建飲水工程2個。建成“生態(tài)鄉(xiāng)村”示范屯4個,建成新農村示范點1個。目前,全村每個自然屯都通了石碴路,并有60%自然屯通了水泥路,家家戶戶住上鋼混結構住房,家家戶戶均用上了自來水。部份農戶還買起了小車。預計2015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5820元,全面完成了脫貧計劃。

      韋乃維說,做鄉(xiāng)鎮(zhèn)書記搞的是宏觀計劃,而在村里做第一書記,得記住村民的長長短短,小到芝麻綠豆的事。而自己的那個家,更多的時候要靠愛人支撐,有多愛意等待以后找機會給補上。

      說起這些話,韋乃維的語句有些拉長,人在家庭與工作上往往沒有最好的平衡術,他說在駐村的這幾年,寶貝女兒轉眼間就長大了,知道爸爸在鄉(xiāng)村做“美麗”工作,每次在電話里或多或少會帶著一些無奈,韋乃維總是安慰說,我的女兒棒,能干。女兒在那頭努力壓制住空落的情緒,擠出話說,我聽老爸的!掛上電話那一刻,韋乃維覺得心里是滿滿的虧欠。

      在魚翁村,變化的不僅僅是東來﹒巖口,還有村委辦公樓、全村11自然屯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韋書記說,群眾靠在產(chǎn)業(yè)上,爭先恐后搞發(fā)展,哪還有時間去理家長里短的事。

      這不,自眾魚翁村有了新農村,有了水泥球場,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春節(jié)文娛活動。魚翁村正在形成一個磁場,在水果成熟之時,會有很多的客商來認識這個華麗轉身的新魚翁!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芝洲莫魚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