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環(huán)抱,山高路陡,林密藤繞。百余年來,這個瑤族的寨子,世世代代在這里繁衍生息,過著自給自足、與世無爭的大山生活。這瑤寨,就是凌云縣朝里瑤族鄉(xiāng)平塘村各練、九朋屯。
各練、九朋屯是凌云縣條件最艱苦的瑤寨之一。2000年以前,缺水缺電缺田缺糧,幾十戶人家散居住在半山腰的茅草棚里,飲的水是取山腳水飲用,走的路是崎嶇羊腸小道。自然環(huán)境惡劣,靠種植玉米為生,村民過著刀耕火種、衣不蔽體的生活。2000年廣西實施農(nóng)村危房改造,給瑤族同胞迎來了難得的發(fā)展機遇,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桂西五縣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zhàn)的進一步實施,黨和國家對農(nóng)村住房、飲水、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有效解決了群眾當時生產(chǎn)生活條件。
農(nóng)村住房安全保障是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是實現(xiàn)“兩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標,更是貧困戶安居樂業(yè)的重中之重。各練、九朋屯共有52戶294人,純一色的瑤族同胞,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8戶(含9戶退出戶),貧困率占92.3%,是平塘村貧困戶較集中的自然屯。對照“兩不愁三保障”,住房、飲水不安全成為各練、九朋屯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阻礙因素。
新一輪脫貧攻堅實施以來,特別是2018年初,駐村干部第一次進村開展幫扶工作。在進村逐戶走訪貧困戶,了解第一手材料,群眾反映最強烈的也是要求解決的住房、飲水、道路,有的群眾表態(tài),只要上級給予協(xié)調解決了,脫貧的事也會自然迎刃而解。
進村入戶走訪后,讓駐村干部意識到,不解決群眾的提出的這些問題,幫扶工作無從談起。摸清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后,工作組制定計劃逐項落實實施。如何解決住房、飲水、道路問題,這成為擺在駐村干部面前最緊迫的任務了。脫貧攻堅慢不得,駐村干部及時形成書面文字向上級反映實際情況,過后又多次向上級匯報…….就這樣,在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瑤寨掀起了“家家戶戶建樓房,凝心聚力斷窮根”的熱潮,同時群眾反映的住房、飲水、道路等問題也一一得到了解決;村民們用勤勞的雙手踐行著習總書記提出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昔日貧窮落后的瑤寨,煥發(fā)出鄉(xiāng)村振興的精氣神。
在黨和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特別是脫貧攻堅惠民政策支持下,如今,各練、九朋的群眾切底解決了飲水難、行路難、就醫(yī)難、上學難、通訊難等問題,“木皮房子”“茅草棚”也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小洋樓。數(shù)據(jù)顯示,平塘村2019年脫貧27戶139人,貧困發(fā)生率降到2.79%;2020年全村剩下的6戶貧困戶27名貧困人口的各項指標均超過脫貧準備,實現(xiàn)高質量的脫貧。脫貧感黨恩,奮進新起點,瑤寨村民們默默無聞、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不離不棄地守護著這片疆土。至今腦海中仍縈繞著村民感恩、滿足、開心的笑容!
“以前九朋、各練屯全部是茅草房,“十二五”國家實施茅草房改造后家家建起了平房......“十三五”期間,特別是國家實施精準扶貧以后,通過幫忙干部的引導,群眾自力更生,平房變成了樓房,群眾的住房得到了保障,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也是我們駐村干部最大的愿望!”平塘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國位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