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20年08月28日 來源: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作者:蒙增師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原本我住山旮旯,扶貧搬遷進城。晃羧崭F顏今變樣,搬遷致富謝黨恩……”8月26日,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仫佬家園”里的搬遷群眾潘錦書高興地用仫佬語唱著山歌。

      仫佬族老漢潘錦書,現(xiàn)年58歲,是東門鎮(zhèn)弄達村洞弄屯人,祖祖輩輩生活的窮山溝。“洞弄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娃仔上學得走路幾個多小時,自己一年到頭累死累活也找不了幾個錢。以前的日子真是窮怕了,苦怕了!”說起搬遷以前的生活,潘錦書搖頭感嘆。

      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2018年,潘錦書1家7口人搬出了,和1.23萬名搬遷群眾一樣走進縣城,在“仫佬家園”“鳳凰寨”“老鄉(xiāng)家園”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安居,開啟了嶄新的生活。目前,他的大兒子已成家,外出務工,收入穩(wěn)定,小兒子也已大學畢業(yè);他自己在“仫佬家園”也有了公益性崗位工作,一個月1500元,搬遷出來的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我們今天的好日子,完全得益于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潘錦書說,他要用心用情編唱山歌,唱響美好新生活。

      據(jù)了解,近年來,羅城累計投資10.5億元,建成安置房2800多套,實現(xiàn)水、電、路、網(wǎng)等基礎設施配套全覆蓋,建成政務服務中心、羅城中醫(yī)醫(yī)院、1所幼兒園、3所中小學校,切實解決群眾就近就醫(yī)就學等難題。

      “現(xiàn)在學校就在家門口,娃仔讀書很方便。”潘錦書高興地說,“娃仔走路上學來回3個多小時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對搬遷群眾來說,搬遷不僅僅是得到一套新房、換了一個生活環(huán)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窮根,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為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羅城緊緊圍繞“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的目標,成立易地扶貧搬遷管委會,設立“一辦四中心” 綜合職能機構(gòu),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xù)管理。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新區(qū)創(chuàng)新發(fā)展“一千畝紅心獼猴桃、一千畝毛葡萄、一千畝黃金百香果”的“三千工程”,實現(xiàn)每戶搬遷戶均有1份產(chǎn)業(yè)收入分紅;以深圳市福田區(qū)對口幫扶羅城為契機,推動實現(xiàn)搬遷群眾轉(zhuǎn)移就業(yè)5215人;先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yè)10家,提供就業(yè)崗位1700多個,讓搬遷群眾實現(xiàn)家門口就業(yè),提升各民族搬遷群眾的歸宿感和幸福感。

      “飲水要思源,幸福感黨恩;搬遷天地寬,致富須勤勞……”采訪結(jié)束時,潘錦書忍不住又唱了起來。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發(fā)布:廣西縣域資訊共享發(fā)布平臺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