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20年07月30日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黃德民 農(nóng)余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7月26日上午10時,大新縣欖圩鄉(xiāng)上吉村新友屯村頭,一群村民有的拿著手機看新聞,有的談著家長里短。

      “現(xiàn)在不是夏收夏種農(nóng)忙時節(jié)嗎,你們還這么輕閑?”一位村民笑著說:“就你們公務員有工休假?我們農(nóng)民也有‘工休假’了。”

      另一位村民解釋說:“我們村大都種甘蔗,種水稻和玉米的少。所以,現(xiàn)在甘蔗進入拔節(jié)期,基本上沒事可做。如果不去旅游,就在家閑著,坐等今年農(nóng)歷十一月砍蔗入廠數(shù)錢了。所以,我們種蔗每年也有輕松的時間。”

      新友屯是欖圩鄉(xiāng)甘蔗主要生產(chǎn)區(qū),全屯有32戶117人,種植甘蔗面積達325畝,戶均年甘蔗收入4萬元以上,家家戶戶建起了“甘蔗樓”。

      蒙富山是屯里的甘蔗種植大戶,一家四口人,甘蔗種植面積有46畝,年收甘蔗270多噸,每噸520元,收入10多萬,扣去成本,純收入有八九萬元。

      “我們村種植甘蔗致富,真得感謝政府幫扶。”在一樓客廳里,談起甘蔗地坡改梯給村民帶來的變化,蒙富山如數(shù)家珍:2016年坡改梯之前,全屯甘蔗地零星分散,一畝就分有好幾塊地。加上沒有機耕路,地塊之間距離遠,且不說平時管理,單是砍運甘蔗走路就浪費了好多時間,增加了不少種植成本,F(xiàn)在好了,政府投資幫助搞坡改梯,地塊集中了,地也平了,又修了機耕路,車子直接開到地頭,省工又省力。更重要的是,坡改梯后,耕種管理實現(xiàn)半機械化,加上良種良法的推廣,原來每畝產(chǎn)量才有四五噸,現(xiàn)在提高到六七噸,每畝增收500元以上。

      據(jù)悉,大新縣全縣甘蔗種植面積50萬畝,“雙高”糖料蔗面積達24.02萬畝。隨著“雙高”糖料蔗的發(fā)展,農(nóng)民富裕起來的同時,開始注重勞逸結(jié)合,懂得如何養(yǎng)生。于是,越來越多的農(nóng)民開始享受起了甘蔗生產(chǎn)的“工休假”,生活開始從“熬日子”變成了“奔日子”。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李華新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