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修通水泥路,現(xiàn)在趕趟集市方便多了,農產品銷售更容易了。”藤縣藤州鎮(zhèn)古達村沃柑種植戶伍智鵬說,“國家精準扶貧扶到點子上,將公路修到家門口,路通財通。”
藤縣屬自治區(qū)級貧困縣,基礎設施是脫貧攻堅的最大“瓶頸”。該縣在全縣99個貧困村大力實施農村公路、飲水安全、村級服務場所、農網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該縣共整合財政扶貧資金5685.06萬元投入村屯道路項目建設,修建村屯道路277條共160多公里,受益村屯249個共11萬多人。去年31個摘帽村中,村委會所在地、學校及20戶以上自然屯全部通水泥硬化道路。該縣整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專項清理整治資金4255.67萬元,開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整治攻堅戰(zhàn),建成186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并投入使用。同時,該縣還投入8000萬元改善99個貧困村和部分非貧困村的服務場所,新建和升級改造108個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的村級服務場所。
今年是藤縣整縣脫貧摘帽年。該縣緊緊圍繞全年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全縣打好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來抓,嚴格落實“六個精準”要求,計劃建設通自然屯道路86.971公里,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67.867公里、配電臺區(qū)310個,升級改造0.4千伏電力農網線路842.902公里。同時,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確保供水保證率和水質達標率顯著提高。(黃群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