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憑祥市立足憑祥“邊”的優(yōu)勢,用改革的辦法和“繡花”的功夫,實現“真邊民、真參與、真受益”,努力走出一條獨具“憑祥特色”的邊貿扶貧新路子。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的扶貧模式。充分利用國家給予邊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的優(yōu)惠政策,采取“黨支部+邊貿合作社+貧困戶”的邊民脫貧新模式,發(fā)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邊境互市貿易中戰(zhàn)斗堡壘核心作用,創(chuàng)建以黨支部為核心、邊貿合作社為平臺、黨員干部為骨干的邊境互市貿易改革新型載體,吸納邊民特別是貧困邊民加入邊貿合作社,幫助邊民特別是貧困戶增加收入,推動邊境貿易興邊富民。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沿邊金融改革相結合的扶貧模式。為了解決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資金問題,憑祥以沿邊金融綜合改革為契機,創(chuàng)新金融服務,加大對貧困戶參與互市貿易的支持力度,安排200萬元作為邊貿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同時對參與邊境貿易的貧困戶提供3-5萬元,3年內免抵押、免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共1000萬元,全力保障貧困戶參與邊境互市貿易資金需求。貧困邊民即可以利用貸款直接參與邊貿獲得收入,也可以入股邊貿合作社,根據所占股份取得分紅。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口岸綜合開發(fā)相結合的扶貧模式。開展口岸綜合開發(fā)行動以來,憑祥市邊民互市點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投資約13億元建設憑祥市邊境貿易貨物監(jiān)管中心,不斷完善弄懷監(jiān)管貨場各項設施設備,加快推進平而口岸貨物監(jiān)管貨場二期、叫隘、油隘互市點綜合開發(fā),投資約2000萬元在各互市點安裝建設無紙化申報系統(tǒng),建設中國—東盟邊境貿易憑祥國檢試驗區(qū)等各項綜合開發(fā)及設施設備的完善,有效促進邊境貿易貨物快進快出。同時在各互市點開放貧困邊民專用申報窗口及專用申報機、專用放行通道及休息等候區(qū)等專用設施,為貧困邊民參與互市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口岸綜合服務相結合的扶貧模式。通過采取組建邊貿運輸隊、邊貿裝卸隊等措施,吸納貧困戶參與邊貿綜合服務增加收入。比如鼓勵貧困戶利用貸款買車加入邊貿運輸隊參與邊貿貨物運輸,并在辦理車輛備案準載證和IC卡上給予費用減免的優(yōu)惠,在貨物申報和放行過程中給予優(yōu)先申報和快速放行,減少貧困戶辦證成本和時間成本。同時在各邊貿互市點組建邊貿裝卸服務站,鼓勵和幫助貧困戶加入邊貿裝卸隊自食其力,獲得工資性收入。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特色產品落地加工相結合的扶貧模式。憑祥市以做大做強口岸經濟為引領,重點引進一批加工企業(yè)發(fā)展邊境貿易商品落地加工。目前全市共引進越香園、佰秀農、躍耀農產品加工等7家邊貿加工企業(yè),所有企業(yè)已全部投產經營。加工企業(yè)主要利用互市貿易進口的堅果、糧油、水果、酸奶及其他互市進口商品加工項目,不僅推動了互市貿易商品的加工升值,也增加了貧困邊民的就業(yè)崗位和收入。
創(chuàng)新邊境貿易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扶貧模式。憑祥市充分利用區(qū)位優(yōu)勢,重點打造一批集跨境農業(yè)、跨境旅游、邊境貿易、邊關人文等為一體的一批旅游景區(qū)景點,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比如依托平而生態(tài)旅游小鎮(zhèn)、邊關牧歌生態(tài)示范區(qū)等旅游景區(qū)景點,貧困戶通過經營互市進口商品、跨境旅游、發(fā)展邊關特色農家樂等方式實現了增收。
憑祥市開展邊貿扶貧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轉變貧困邊民觀念。邊貿合作社是貧困邊民脫貧的重要平臺。邊貿合作社成立之初,很多貧困戶并不看好邊貿合作社的發(fā)展,信心不足,大部分貧困戶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獲利出成效后,敢于嘗試的貧困戶獲得了收益,嘗到了甜頭,吸引了觀望的貧困戶加入邊貿合作社參與邊貿,脫貧致富。目前憑祥市邊貿合作社已從2014年1家發(fā)展到2017年的9家,社員從25人擴大到現在的3800多人,其中貧困社員900多人。
拓寬邊民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渠道。組織邊境邊民參與互市貿易,拓寬了邊民就業(yè)渠道。目前全市已完成互市貿易邊民信息錄入達28815人,其中貧困邊民2257人;每天參與互市貿易的邊民約5500多人,其中貧困邊民約800多人;全市共有4733輛車備案參與邊貿運輸,其中以貧困邊民自主創(chuàng)業(yè)參與邊貿運輸的名義備案的車輛119輛;每天開展邊貿運輸的車輛約5500輛次,其中貧困邊民參與邊貿運輸約350輛次;每天參與邊貿裝卸的邊民約1000多人,其中貧困邊民約280多人;全市參與邊貿旅游的貧困邊民1500多人;全市在邊貿加工企業(yè)就業(yè)約有1060多人,其中貧困戶350多人。
增加邊民收入。憑祥市依托邊貿合作社,組織邊民尤其是貧困邊民通過參與互市貿易、邊貿運輸、裝卸貨物等方式,獲得多重收入。比如每天利用“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的政策參與互市貿易的貧困邊民,每月人均增收600—1600元(按每人每天利潤30—80元,每月按20個工作日計算);利用運輸車參與邊貿運輸參與互市貿易的貧困邊民,人均每月增收1600—4800元(按每人每天利潤80—240元,每月按20個工作日計算);參與邊貿裝卸的貧困邊民,人均每月增收1600—2400元(按每人每天利潤80—120元,每月按20個工作日計算)。同時邊貿合作社按照章程以60%的利潤作為社員的分紅,并給予社員每天出勤補助,大幅提升邊民尤其是貧困邊民的收入,經過幾年來的實踐,邊貿合作社已經成為了貧困邊民脫貧的重要平臺,實現貧困邊民“入社即脫貧”。此外,邊貿合作社帶動了加工業(yè)、旅游業(yè)的蓬勃發(fā)展,為貧困邊民提供了管理員、業(yè)務員、文員等近千個工作崗位,每人每月獲得工資性收入約2000—5000元。
化解貿易風險。邊貿合作社通過合法規(guī)范參與互市貿易,把邊民的免稅額度集中使用,可進行相對大數量的交易,分散了貿易風險。同時使邊民有了穩(wěn)定的就業(yè)和合法的收入,邊民自覺放棄參與邊境貨物走私等違法行為,對國家打擊走私行動做出了貢獻。(黃培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