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訊(記者劉華新 龐革平)放鞭炮,殺土豬,灌臘腸;蒸糯米,舂米粒,做米花原料;采粽葉,煮粽葉,備足粽子外包裝……春節(jié)臨近,廣西百色市田東縣模范村的鄉(xiāng)親們正忙著籌備年貨。
模范村,名字挺響亮,但過去一直名不副實,全村共有54戶貧困戶。“戴著窮帽不好看,越快脫掉越好!”模范村第一書記農(nóng)春兵說。
2016年12月,經(jīng)過認定,模范村在田東率先脫貧摘帽,模范村終于名副其實。“是黨的精準扶貧好政策,點燃了勤勞致富的引擎。”農(nóng)春兵說。
“孩子剛上大學時,一年的花費壓得我喘不過氣。農(nóng)春兵告訴我,這種情況不僅可以享受低保,還可以申請以獎代補資金。”走進貧困戶黃果玉家,他連連感謝農(nóng)春兵。去年8月,黃果玉一口氣養(yǎng)了8頭豬、2頭牛,還開起了三輪車拉貨。農(nóng)春兵又幫他申請到5000元以獎代補資金,加上向親友借的錢,老黃承包管護25畝香蕉地。“肉豬5個月后就出欄,收入1萬多元,夠兩個孩子一年的學費,今后再養(yǎng)一批,孩子的生活費也有著落了。”黃果玉說。
黃京程家是因病返貧。36歲的他曾在外縣賣燒鴨,生意不錯,但2015年母親一場大病,幾乎花光他的積蓄。隨著母親病情好轉(zhuǎn),他又打算重操舊業(yè),可沒有資金,咋辦“是幫扶干部小黃替我協(xié)調(diào)銀行,貸出5萬元扶貧小額貼息信貸。很快,我就重新開起燒鴨店,F(xiàn)在,家里有土地租金,外邊有生意收入,脫貧是小意思啦。”黃京程說。
貧困戶陸教梅則通過免費培訓政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陸教梅打工每月收入兩三千元,苦干幾個月,家里一舉脫貧?吹焦さ厣系你^機司機每月工資上萬元,他心動了,萌生了學開鉤機的念頭。農(nóng)春兵幫他報名參加縣里舉辦的鉤機手培訓班,不僅免學費,還有生活補助。“百萬富翁,不如一技在手。等學到技術,我比富翁還厲害。”他認真地說。
只要不等不靠,脫貧道路千條。模范村每個貧困戶都享受到精準扶貧政策的紅利,少的3項,多的有6項。村里22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貼息信貸110萬元,每戶5萬元,貸款期限3年,財政共貼息156750元,脫貧后還能連續(xù)享受兩年扶貧政策,家里有重大變故可申請臨時救助或低保。
“思想工作到位,消除貧困戶‘等靠要’的思想;宣傳政策到位,引導貧困戶用好用活用夠脫貧政策;干部服務到位,為貧困戶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服務,讓他們想脫貧、會脫貧、能脫貧,你追我趕比脫貧。”百色市委常委、田東縣委書記劉明國這樣總結扶貧攻堅經(jīng)驗。
《人民日報》(2017年01月2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