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兩條腿翻山越嶺走村入戶;累了在山泉邊洗一把臉,坐在樹蔭下休息;中飯晚飯并作一起吃……這樣的場景,是賓陽縣思隴鎮(zhèn)六盤村村委黨組織第一書記范淑強開展扶貧工作中的常態(tài)化,也是賓陽縣拉開精準扶貧工作序幕后,眾多第一書記的工作縮影。以第一書記為先鋒,賓陽縣組織各扶貧工作組深入到貧困戶家中開展精準識別工作,以“穩(wěn)、準、狠”的工作方法扎實推進工作,為精準扶貧攻堅戰(zhàn)最后的勝利夯實了基礎。
第一書記走村入戶
真實性是精準識別貧困戶工作的生命。在賓陽,凡是被列為貧困村的地方幾乎都與大山有不解之緣,山高、路遠、住戶分散是其顯著的特點。范淑強所在的六盤村委轄12個自然村,村民大多分布在山上,走訪非常困難,要進入一些貧困戶家車輛行不通,必須靠兩條腿翻山越嶺,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很難勝任入戶識別工作。
為了把精準識別工作做扎實,范淑強帶領入戶識別工作隊員率先做示范,用“看我的,跟我干”來完成第一份貧困識別戶的打分,其示范效應立竿見影,只用短短一天時間大家就充分掌握了精準識別貧困戶的方式方法,為每名入戶工作隊員熟悉工作流程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把工作做好,范淑強有時候中午飯要和晚上飯并作一起來吃;天氣熱了,人走累了,就掬一捧山泉洗臉,喝上幾口山泉后坐在樹蔭下休息一會兒。
每到一個貧困戶家,范淑強都能遵循“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對于村里外出務工人員,范淑強只能通過電話反復了解其在外的經濟和生活情況。通過實地走、向村干部和鄰居問、評議會上議、張榜公示上提等多種渠道,每一個流程都不打折扣,
每一步都做到扎扎實實。憑著這樣的一股子拼命精神,他和本村的工作隊員率先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初期入戶識別任務,走在其他村的前面。
外援內引指導脫貧
在做好入戶精準識別工作的同時,范淑強還注重兼顧扶貧攻堅各項工作協(xié)調統(tǒng)一,如外援內引抓產業(yè),指導貧困戶種植經濟作物脫貧致富,積極行動抓保潔等。這一情形,也跟新橋鎮(zhèn)民范村第一書記張捷開展的工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張捷在開展扶貧工作的同時努力思考如何培育該村的支柱產業(yè)。根據民范村富余勞力多和山場資源豐富的實際,張捷一方面組織群眾通過勞務輸出脫貧致富;另一方面則圍繞山場資源調整產業(yè)結構,走出一條大力發(fā)展山場經濟和綠色經濟的道路。目前,該村扶貧基地40畝用于種植百香果的土地已全部完成起垅下苗,下一步將努力拓展合作社經營項目,從單一的百香果種植轉向種養(yǎng)一體、特色竹編、農家樂休閑等多種經營,預計當年即可實現百香果產出500公斤,吸收當地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就業(yè)60多人。
據了解,自賓陽縣精準扶貧工作拉開序幕后,該縣共投入人員3182人,悉數奮戰(zhàn)在各個貧困村,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按步驟、按程序扎實推進精準識別工作。
三字“真經”扎實推進
為確保扶貧工作順利開展,賓陽縣成立了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辦公經費,組織扶貧工作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為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zhàn)提供重要保障。截至11月23日,全縣共投入工作經費320萬元。
在開展扶貧工作中,賓陽縣各扶貧工作組以管轄區(qū)域自然村屯為單位,以“穩(wěn)、準、狠”的三字“真經”扎實推進工作。“穩(wěn)”,主要是在精準識別貧困戶動員會后,工作組根據各村委(社區(qū))的實際情況,詳細制定宣傳動員會及入戶識別計劃表,做到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準”,首先是要識別得準,力求準確理解識別的內容及步驟,方便開展工作。其次是進門調查時要“看得準”,確保調查信息準確無誤。再次是“問得準”,如對于村民都不太清楚自己有多少旱地(坡地)、林地的,工作隊員就要問到種植多少株樹木,再根據株數幫村民換算畝數。“狠”,就是要狠抓標準,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據介紹,目前賓陽全縣已有76個行政村召開評議會,現正加快步伐做好信息錄入工作。下一步,賓陽縣將嚴格按照自治區(qū)實施方案的時間節(jié)點要求,分階段分任務完成各項工作,嚴格按照識別程序,規(guī)范操作,結合網格化管理,層層抓落實,確保全縣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村工作順利完成。
記者譚唐 通訊員袁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