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長城,南有靈渠。4月29日,記者從興安縣了解到,從2014年起,興安縣整合資金近億元,相繼對靈渠秦堤、北渠等開展大規(guī)模維護工程。目前,秦堤已完成80%工程量,北渠的維護工作也接近尾聲。
當天,記者在靈渠北渠一線看到,水道兩邊全部砌上長條石,渠岸顯得堅固而美觀。在湘江故道,工人正在河床鋪設石板;旁邊,秦堤的防滲、加固等工程,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6月30日前,靈渠滲水及環(huán)境整治工程即可完工。”興安縣文物局工作人員左志強說。
受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靈渠鏵嘴、大小天平、秦堤、泄水天平等主體工程存在種種病害。靈渠病害引起了國家文物局、自治區(qū)文物局和興安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加強對靈渠的保護工作,近年來,興安縣相繼完成了《靈渠總體保護規(guī)劃》《秦堤維修設計方案》《秦城遺址保護規(guī)劃大綱》等,全面維修了大小天平壩面,對鏵嘴進行修復,對秦堤進行防滲補漏,對北渠進行風貌修復,對部分渠道沿岸進行排污清理工程等。2013年、2014年,國家文物局分別撥給靈渠維修資金3700萬元、4500萬元。2013年,自治區(qū)政府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靈渠保護管理辦法》,使得靈渠的保護有了法律保障。
興安縣還結合生態(tài)鄉(xiāng)村建設,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對靈渠沿岸10個村屯及水街進行了風貌改造。投入資金4000多萬元,完成了縣城污水管網的鋪設。投入資金3000萬元,完成了靈渠周邊10個村莊的環(huán)境連片整治。投入資金600多萬元,修建了靈渠南渠30公里的休閑綠道。
今年,自治區(qū)旅游發(fā)展委員會撥付了200萬元的資金,專項用于靈渠37公里的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