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訊 “梁孟益幫扶隆福鄉(xiāng)漁洞村下漁隊羅永杰、劉凡星2戶11人,承諾提供種養(yǎng)等致富信息和技術。”在都安瑤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領導干部“紅卡惠民”聯系戶一覽表上,受助戶需要扶助的事項與幫扶干部承諾的事項,一目了然。這是都安推行單位到村干部到人的“點對點”、“人對人”的精準扶貧新舉措。
今年5月5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都安調研扶貧工作時強調,要抓好精準扶貧,明確時間進度,確保如期完成扶貧開發(fā)任務。
都安縣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這一指示精神,對全縣貧困戶進行摸底排查、建檔立卡,細化產業(yè)扶貧和長效機制建設,把開發(fā)扶貧作為第一民生工程,具體到戶、責任到人。
切實改進扶貧考核辦法。該縣調整考核指標體系,把貧困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導到開發(fā)扶貧上來。對貧困鄉(xiāng)、村的考核,與同步小康創(chuàng)建指標相銜接,由主要考核GDP增長轉為主要考核扶貧成效,即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開發(fā)、技能培訓投入等方面,并將開發(fā)扶貧工作作為黨員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以及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
建立健全幫扶工作長效機制。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該縣切實推進黨員干部與群眾同憂、同樂、同發(fā)展,建立“54321”領導干部包戶脫貧工作機制,即每位縣四家班子黨員領導干部和部門正職領導帶領所在支部與一個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在聯系點中的貧困戶、五保戶、困難黨員中選擇群眾直接聯系、重點幫扶,正處級領導干部包5戶,副處級領導干部包4戶,正科級領導干部包3戶,副科級領導干部包2戶,一般干部包1戶,包扶到底,不脫貧不脫鉤。
切實改進資金分配使用方式。該縣建立競爭性資金分配機制,推行扶貧資金“績效分配法”,根據上年扶貧資金使用績效、扶貧工作績效,調整扶貧資金使用投向,并確定下年度資金分配額度。2012年以來,該縣將區(qū)、市財政扶貧資金8574萬元的80%以上用于窮片、窮村和窮戶等“三窮”。同時,整合縣級財政、發(fā)改、扶貧等部門項目資金19916萬元,用于整村推進等項目建設;動員全縣125個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參與聯鄉(xiāng)包村扶貧工作,共籌集到幫扶資金1047萬元,真正形成扶貧攻堅合力。
切實改進扶貧項目實施方式。該縣嚴格項目立項審批,集中投入加快形成核桃、甘蔗、竹藤草芒編織、山羊養(yǎng)殖、山葡萄種植等“十大扶貧產業(yè)”,強化項目到戶到人,切實做到“結對幫扶干部到戶到人、產業(yè)發(fā)展扶持到戶到人、教育培訓安排到戶到人、農村危房改造到戶到人、扶貧生態(tài)移民到戶到人”。目前,該縣參加“紅卡惠民”的黨員干部數為19648人,聯系群眾21050戶,落實項目幫扶資金4600萬元。
切實改進金融扶貧方式。該縣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大學生村官等群體的幫扶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該縣發(fā)放項目貸款貼息資金105萬元、引導扶貧項目貸款3500萬元,重點扶持2家扶貧龍頭企業(yè),扶貧龍頭企業(yè)輻射帶動貧困農戶12896戶;發(fā)放扶貧到戶貸款貼息資金95萬元,扶持貧困農戶1870戶。
此外,該縣還創(chuàng)新社會參與機制,落實各項優(yōu)惠政策,提高企業(yè)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工作的動力。目前,積極爭取到東莞市、松山湖高新區(qū)、香港嘉里集團及柳州市幫扶資金2540萬元。
(黃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