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春節(jié)過后,應聘招聘的高峰再次到來。河南省4家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服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員稱,人力資源市場上看起來是“供需兩旺”,但“招工難”的現象仍存在,普工難招,技能勞動者總量更是嚴重不足。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我省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yè)技能培訓的約占2成。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常因無一技之長遭遇“就業(yè)難”,并且對于技能培訓,農民工的熱情并不高。
現象農民工對技能培訓缺乏積極性
例子1:耽誤掙錢
主人公:平頂山魯山縣瓦屋鄉(xiāng)農民工雷師傅年齡:45歲性別:男特點:靠體力吃飯
現年45歲,來自平頂山魯山縣瓦屋鄉(xiāng)貧困村的農民工雷師傅告訴記者,他從未參加過職業(yè)技能培訓。只有小學文化的他,十多歲時就進城務工了。“下過煤窯、修過路、擺過水果攤、搞過拆遷……我就是個靠出力氣吃飯的,干我們這一行的流動性很大,哪兒有需要,我們就去哪兒。只要肯吃苦能出力,不嫌臟不怕累,就能賺到錢,根本不需要培訓。”雷師傅向記者透露,他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一天就能賺上幾百元。哪個工地需要人了,工友就會隨時通知他。沒活兒干的時候,他會到街邊擺水果攤。“去技校學電焊、廚師文化程度低了可不中!再說了,學技術還需要時間,耽誤掙錢,我還有老婆孩子要養(yǎng)活呢!”
例子2:不知免費
主人公:周口淮陽縣葛店鄉(xiāng)小伙李玉麟年齡:21歲性別:男特點:干過10多份工作
如果說雷師傅不參加職業(yè)技能培訓是因為他干著技術含量低但收入還不錯的活計,那么現年21歲的周口淮陽縣葛店鄉(xiāng)小伙李玉麟也不參加技能培訓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李玉麟來鄭州打工有3年了,他干過的工作可謂是五花八門。“學不進去,勉強混了個高中畢業(yè)。文員、淘寶客服、電話銷售、快遞員、傳單員等至少干了10多份工作,但干有半年以上的工作卻只有2份。”李玉麟說,文員的工作雖體面但工資不到2000元,根本顧不住生活。
“為什么不參加職業(yè)培訓”記者問。“那不還得花錢啊我家經濟條件不好。”李玉麟說。“有針對農民工的免費培訓,你不知道嗎”記者問。“不知道。”李玉麟答,“免費那咋可能!”
現象參加培訓成為“金牌月嫂”
主人公:駐馬店泌陽縣郭集鄉(xiāng)龍?zhí)洞逶律┰鞫鹦詣e:女特點:鄭州搶手的“金牌月嫂”
“工資至少每月八千,不是客戶來挑我,而是我挑客戶!”昨日,來自駐馬店泌陽縣郭集鄉(xiāng)龍?zhí)洞宓脑律┰鞫鸶嬖V記者,作為經驗豐富的月嫂,她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今年10月份。“3月份本來有兩個客戶要定我,我嫌累,就都推了,想好好歇歇。”
現在,袁明娥是鄭州搶手的“金牌月嫂”,但20年前,她是一名無技能從業(yè)的農村婦女。1995年,袁明娥來鄭州打工,起初在一家工廠做女工,之后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換一份工作。“我只上過小學,文化程度不高。在商場干過后勤,也當過保潔員,根本攢不到錢。2006年到廣西做生意,結果身陷傳銷窩點。”在后來的工作中,袁明娥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有一技之長十分有必要。
2010年,袁明娥參加了鄭州市總工會幫扶中心舉辦的月嫂技能免費培訓班,先后拿到了中級、高級家政服務員資格證。“培沒培訓過,那絕對不一樣!我生養(yǎng)過四個孩子,從沒覺得帶孩子有啥難的,但參加了培訓才知道很多育兒的舊習俗根本沒有科學依據,也學到了很多照顧寶寶的知識。”
嘗到了職業(yè)培訓的甜頭后,袁明娥開始動員家人參與培訓。“二女兒拿到了高級育嬰師證,老公參加了公共營養(yǎng)師的培訓,還沒拿到證。”用袁明娥自己的話說,除了正在求學的女兒,全家基本都在從事“有技術含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