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不再僅是網絡電商的“狂歡”
本地商家找回優(yōu)勢加入促銷大戰(zhàn)
一年一度的“雙11”又來啦!大家的購物車都裝滿了,還是早早就下定金只等尾款支付?相比線上電商的蠢蠢欲動,線下也沒有閑著。上周末記者走訪南寧部分商場發(fā)現,本地商家也是火力全開,提前營造了濃濃的促銷氣氛。線上線下同款同價、眼見為實、現場提貨等優(yōu)勢,俘獲了一眾消費者芳心。有商家認為,部分曾傾向線上購物的理性消費顧客,在選擇一些特殊商品的時候會回歸實體門店消費。
走訪:商場提前拉開“雙11”購物狂歡序幕
今年的“雙11”恰逢周一工作日,因此本地商場在剛剛過去的周末就已經火力全開,正式拉開“雙11”購物狂歡序幕。
記者連續(xù)走訪了民族大道沿線、東葛路上多家大型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血拼”。各商家也是使出渾身解數,參與到這場搶客大戰(zhàn)中來。
11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青秀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在廣場入口處,商家已貼出活動海報,給顧客們展示了商場各品牌“雙11”期間的優(yōu)惠活動。此外,為營造氣氛,聚攏人氣,青秀萬達前廣場連續(xù)多日舉辦了歌唱比賽、古風秀以及少兒舞蹈大賽等系列活動。同時主辦方還穿插整點免費獎環(huán)節(jié)吸引顧客。商場內,“精選商品低至五折”“滿199元減100元”等促銷廣告隨處可見。
在民族大道上的新夢百貨,諸多大牌商品“雙11”活動提前上演,商場人氣比平時要熱鬧得多。往日都是正價賣的大牌商品,此時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扣,消費者一邊逛一邊精打細算。據商家介紹,商場在今年“雙11”促銷活動下足了功夫,不僅做到線上線下同款同價,還有各種面額的優(yōu)惠券可疊加使用。同時,商場還參與了青秀區(qū)消費購物季活動。
心聲:線下折扣緊跟線上,顧客更傾向實體店
走訪中,記者明顯感覺到,實體商場并沒有因為“雙11”的到來而出現冷清現象。相比電商“雙11”的狂歡,線下早在月初就開始為促銷預熱,活動周期明顯拉長。
在青秀萬達優(yōu)衣庫專賣店,多處標簽都換上了顯眼的紅色數字。導購告訴記者,紅色數字代表折扣價,都是活動期間才有的價格。因為線上也有網店,前來購物的市民難免會私下算一筆賬,看看哪邊的價格更誘人。
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早早就做了功課,對比了該店線上線下的差別,結果發(fā)現實體店里的款式更多,優(yōu)惠力度也不比線上小。她隨后選購了兩件小孩冬裝,還給家里老人買了一件羽絨馬甲。“其實這款衣服在網店的價格還貴一點,顏色也沒那么全。”陳女士對自己的選擇非常滿意。
在另一家大型商場,同樣也是人氣爆棚。“我發(fā)現,現在實體店的優(yōu)惠力度真的不比網上小,關鍵看得見,摸得著,付錢了就馬上提走,不喜歡還可以直接退還。”上班族馬小姐說,自己每年都會在網上蹲點搶購,但太費精力了,看得眼花繚亂,最后算下來的價格也沒有想象中那么實惠,還不如直接在商場買。只要價格差不多,她更傾向于到實體店消費。
在商家看來,線下購物可以與各種配套設施聯動,集餐飲、娛樂、購物于一體,滿足不同年齡層的各類需求;同時具備社會屬性,滿足人們日常的社交需求,可以合理安排朋友、情侶、家人的周末、休閑時光。此外,線下購買商品可以通過試用避免沖動消費,減少過后退換貨的麻煩,特別是購買衣服、鞋子、化妝品等圖片與實物可能產生較大差異的品類。因此,只要價格合適,線下商店“雙11”期間不一定就賣不過電商。
變化:轉變心態(tài)跟進電商,實體店找回自身優(yōu)勢
采訪中記者還發(fā)現,對于“雙11”電商的競爭,本地商家在心態(tài)上有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消費者也會算經濟賬。以前網上的價格有優(yōu)勢,大家都去網上買了,我們每年這段時間就會特別難熬。”多名商家坦言,這幾年大家慢慢發(fā)現,“雙11”的商機并非電商獨有,如果線下促銷活動做得好,這恰恰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市場是開放的,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把挑戰(zhàn)轉換為機會。”一些商家今年也嘗到了甜頭,對“雙11”不再抗拒,充滿信心地從中分一杯羹。對于擁有自家線上賣場的大型商場而言,“雙11”更是大好時機,線上線下齊頭并進,能照顧到不同消費群體。
新夢百貨媒體部經理龍湛薇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盡管線上線下同款同價,但線下還是有很多優(yōu)勢的。“商場今年的促銷,不單單只專注在價格上,我們還有多種增值服務亮點,增加購物的互動體驗感。”龍湛薇說,如美妝館有專屬的香水刻字,美顏護膚體驗贈送;床品家居還有清洗床單被套、上門鋪床服務;家電城提供免費上門清洗抽油煙機服務;服裝大類則提供首次免費修改褲腳、長度等服務,為消費者貼心服務,更具備生活化及實用性。
一些商家分析發(fā)現,與去年相比,因線下出現了更多優(yōu)惠疊加,許多曾經傾向于線上購物的理性消費顧客逐步回歸實體門店消費。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雙11”作為由電商發(fā)起的狂歡盛宴,以其新穎獨特的形式、靈活多變打折優(yōu)惠模式,帶動了實體經濟不斷跟進,加大力度拉平與線上的價格差距,為消費者提供實惠的同時,也為實體商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競爭可以不斷優(yōu)化產業(yè)模式,以靈活的促銷模式促進實體經濟為了生存同步發(fā)展,制造更多新機遇,讓消費者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相關報道:
11歲了“雙11”來看看這些成長的變化
“雙11”,今年11歲。從“光棍節(jié)”的代名詞,逐漸演變?yōu)槿蛑圃焐毯碗娚躺疃葏⑴c的消費狂歡日,“雙11”茁壯成長,展現出中國消費市場和經濟的潛力和活力。
數字之變
銷售額從0.5億元猛增至去年的2135億元
2009年的“雙11”,銷售額是5200萬元,27個品牌參與活動。
2018年天貓“雙11”的最終成交額鎖定在2135億元,物流訂單突破10億,18萬個品牌參與,200多個品牌成交額過億元。
2019年“雙11”,電商平臺天貓此前透露,全球超過20萬個品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2000個進口品牌將深度參與。
市場之變
從“買全國”到“買全球”
從剛開始的“買得到”,到“買得好”“邊買邊玩”,再到現在的“跨境購”“智能化體驗式購物”,電商購物的不斷升級,也是中國消費升級的一個縮影。
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智利車厘子、泰國榴蓮、越南火龍果……正在深入三至五線城市和縣域地區(qū)。據天貓國際數據顯示,縣域地區(qū)跨境電商滲透率從2014年的1%增長到2018年的7%。
模式之變
線上線下從“沖擊”到“共振”
2015年前后,一些實體店關門,電商“沖擊論”甚囂塵上。經過多年的合作與發(fā)展,如今,線上和線下深度融合,變成了“一家親”。
新零售時代,互聯網電商巨頭紛紛開始線下布局,收購大型商超、加盟社區(qū)小店等。與此同時,不少實體零售積極擁抱線上,商品價格統(tǒng)一、玩法統(tǒng)一、互動形式統(tǒng)一,惠及線上線下消費者。
效率之變
快遞從“下周見”到“今日達”
多年前,“雙11”被吐槽最多的就是“我的快遞怎么還沒到”;如今,這樣的抱怨聲音越來越少,快遞運送不斷加速度。而這背后,是快遞業(yè)的智慧轉型。
業(yè)內人士分析,數智化的電子面單也助推快遞行業(yè)進入自動化、智能化的爆發(fā)期,快遞自動化顯著提升了物流效率。(新華社杭州11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