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白毫原名凌云白毛茶,因其葉背長滿白毫而得名。相傳,當年茶圣陸羽為了采集九州珍茶,踏遍大江南北。行至西南境內,聽路人說到白毫茶,遂轉往凌云。一家茶樓的主人見陸翁騎馬而來,便沏上一壺上好的凌云白毫茶,頓時茶香四溢。陸翁輕輕品上一口,甘醇爽滑,沁人心脾,一時疲勞頓消,不禁贊不絕口。欣喜之余,陸羽將畢生茶道精粹,悉心傳授給凌云人。后來,凌云人還在先鋒嶺上建起一座茅寮,名曰“茶圣傳藝亭”。凌云白毫茶至此名動天下。
凌云白毫生長于凌云縣四季云霧繚繞、海拔800-2000米的岑王老山、青龍山一帶,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凌云白毫茶獨特的品質,以“色潤、毫多、香高、味濃、耐泡”五大特色成為我國名茶中的新秀,具有提神醒腦、消暑止渴、解疲生津、幫助消化、增強食欲之功效。1984年,凌云白毫被全國優(yōu)良茶樹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第一批30個國家級茶樹良種之一。
凌云白毫能加工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黑茶、青茶六大類產(chǎn)品,素有“一茶千化”的美名,曾多次在各種國內國際名茶評比中獲金獎,暢銷國內外,出口東南亞和歐盟等國家,2016年獲國家工商總局頒發(fā)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