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訊 (記者/莫迪 通訊員/黃聰)春節(jié)過后,位于中越(憑祥-同登)跨境經濟合作區(qū)弄懷邊民互市點內的中國邊貿第一城恢復了往日的喧囂,服裝加工區(qū)越南務工人員也忙碌起來。這些持邊民證早出晚歸的務工人員不久后將免去奔波之苦,根據跨境勞務合作協議,他們在辦齊相關手續(xù)后不但半年一簽,還可以到崇左市大部分區(qū)域務工。崇左市以此為契機,壯大邊貿加工業(yè),深度激活口岸經濟潛力。
2月11日,崇左、防城港、百色三個邊境市與越南邊境廣寧、諒山、高平、河江四省簽訂跨境勞務合作協議,中越跨境勞務合作機制正式建立。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廣西邊境地區(qū)用工需求成倍增長。而與廣西相鄰的越南有大量的空余勞動力,越南政府和民間都非常希望越南空余勞動力能來廣西務工。
作為口岸城市,憑祥從去年7月開始試點跨境勞務合作,越方邊民在辦理旅游簽證后通過勞務公司可以在崇左務工一個月,半年時間進境務工就達6.7萬人,大部分從事砍甘蔗、裝卸、紡織與紅木加工,緩解了當地用工緊缺之困。
在試點中,停留時間短導致工作穩(wěn)定性不夠,同時簽證成本增加制約了勞工的“前進步伐”。憑祥市人社局局長廖石砂認為,“松綁”勢在必行。
根據跨境勞務合作協議,憑祥市將在本月掛牌成立境外邊民勞工管理服務中心,為勞工提供一站式服務,邊民出入境證、中國臨時居住證、務工證、健康證等四證一天內辦結。之后,勞務公司根據企業(yè)用工需求通過人社部門進行技能培訓,并購買意外傷害、工傷保險。廖石砂透露,為了順應需求,憑祥市正在建設跨境勞務培訓總部基地,培養(yǎng)技術型勞工。為了保障本地勞動力的權益,當地人社部門對企業(yè)用工進行調控,按比例安排跨境務工人員,做到同工同酬。
為迎接務工潮的到來,去年12月,憑祥啟動智慧城市建設,無線覆蓋時增加了越語界面,除了設置培訓結構,還加快標準廠房建設,為勞工落地作準備。憑祥市副市長朱厚巖認為,跨境勞務合作協議為崇左市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紅利;诖,近期10家企業(yè)簽約進駐,口岸經濟潛力進一步激活。朱厚巖說,跨境勞務合作是中越經貿合作和沿邊產業(yè)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將充分發(fā)揮越南邊境省區(qū)空余勞動力的虹吸效應,滿足日益增長的邊境經貿需求,進一步增強廣西沿邊地區(qū)競爭力。
而對崇左市而言,首當其沖的是可以彌補榨季用工缺口。全市甘蔗種植面積400萬畝,17家糖廠甘蔗總壓榨能力為19.65萬噸/日,榨季每天需要26.2萬勞動力投入甘蔗砍運,而該市農村勞力日常缺口在3萬人左右,每年甘蔗榨季缺口約5萬人。這缺口得不到及時填補,勢必影響崇左市蔗糖支柱產業(yè)。而要彌補缺口,最主要、最便捷的,即利用越南空余勞動力資源。
目前崇左市勞動力資源呈現總量不足、供應趨緩、成本上升態(tài)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越南豐富的勞力資源將會改善部分企業(yè)招工難、用工荒問題。
最關鍵的是,崇左依托越南豐富勞動力資源,將其轉化為招商引資的優(yōu)勢,增加對投資商的吸引力,推進招商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