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6年08月03日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記者 謝彩文 本報通訊員 蔣林林 張 雷 文/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富川瑤族自治縣大嶺村連理連根的“姻緣樹”。

      鐘山縣底村平整廢棄老屋新建的休閑公園。

      “一條環(huán)村綠道、一處水面景觀、一個休閑公園、一個文體場所、一村整潔環(huán)境”——這是去年2月賀州市編制的村屯綠化建設要求。當?shù)剞r(nóng)村利用古樹、古橋、古井等現(xiàn)成資源,突出生態(tài)稟賦、地形地貌、民俗民風、建筑風格等特點,競相創(chuàng)建“記得住鄉(xiāng)愁”的生態(tài)精品村。

      截至今年5月,全市竣工自治區(qū)級綠化示范村屯548個、市級精品示范村屯25個、一般村屯4415個。其中,3個鄉(xiāng)鎮(zhèn)評為“自治區(qū)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15個村評為“自治區(qū)級生態(tài)村”,180個村評為“市級生態(tài)村”。

      1“后龍山”:古樹傳新風

      烈日炎炎,富川瑤族自治縣古城鎮(zhèn)大嶺村“后龍山”新建的碧蓮亭內(nèi),老人喜歡帶著孫子孫女來納涼。亭子周邊有幾十株楓樹、香樟、槐樹等古樹,枝繁葉茂,郁郁蔥蔥。亭子前一株叫“老鼠刺”的喬木格外耐看,樹干碗口粗,樹高7米多。71歲的村民鐘紹英說,自己從小就在樹下玩,估計樹齡超過百年了。

      大嶺村“后龍山”古樹“德高望重”,見證著歷史,記載了故事。在村道岔路口,并肩站著兩株古香樟,一株挺拔偉岸,一株婀娜多姿,枝葉相接,根須交織,遠遠看去,極像一對相偎相依的情侶。每逢喜慶節(jié)日,附近村寨青年男女喜歡聚在樹下對歌傳情。40多年前,村民老李就是在古樟下唱起“蝴蝶歌”,打動了姑娘芳心,收獲了幸福愛情。周邊村屯男娶女嫁,總愛來連理古樟下拍個照留個影,或者攜親朋好友一起來慶賀慶賀,這對古樟被稱為“姻緣樹”。

      從宋朝起,在賀州鄉(xiāng)村,“后龍山”被看作村莊的寶地,“后龍山”上的樹木也被視為全村人的寶貝。村民約定俗成,不管哪個人或誰家牲畜損傷了樹木,都要罰殺一頭豬,請全村人吃飯,表示謝罪。

      這種“后龍山”文化與生態(tài)鄉(xiāng)村理念相當吻合,受到當?shù)卣匾,去年林業(yè)部門對鄉(xiāng)村“后龍山”采取保護措施,環(huán)古樹林周邊圍起木柵欄,給老樹一一掛上標牌、登記造冊。同時引導村民制定新的村規(guī)民約,還聘請專職人員管護樹林。在村道兩旁、房前屋后、沿村河道等,再新種一批鴨腳木、紅繼木等灌木花卉,老樹新花,相互映襯。

      西嶺山是富川境內(nèi)最高山,流下的溪水經(jīng)過山腳柳家鄉(xiāng)下灣村。自古以來,村里人都認為,水從山上來,全靠林木養(yǎng)。“后龍山”有數(shù)百林木,株株保護完好,當?shù)赜写嗣窦s:“后龍水口,刀斧禁入;枯枝落葉,不準撿拾;若有違反,嚴懲不赦。”幾年前,村里建起一座思源亭,表達飲水思源之情。

      近年來,林業(yè)部門沿村道種上桂花、黃素梅、非洲茉莉等喬灌花木,沿山溪兩旁種上柳樹、紅繼木等景觀樹,整個村莊變成一個“大花園”,吸引來大量游客。

      72歲的村民麥萬財說,平時每天至少有10輛外來車進村造訪,節(jié)假日更多。村里小賣部從原來一家增加到了四家,其中一家店的主人羅阿姨說,現(xiàn)在每天僅礦泉水都能賣100多瓶。村里原來沒有農(nóng)家樂,今年一下子冒出來3家。

      朝東鎮(zhèn)白面寨村“后龍山”占地132畝,4000多株金絲楠遮天蔽日,這是廣西最大的閩楠單片純林。樹齡800多年的“楠木王”高40多米,胸徑1米多,兩個人手拉手也抱不過來。每天傍晚,數(shù)千只白鷺云集樹梢,呼喚巢中幼子。林中落葉沉積著白色鳥糞,還有雛鳥孵化后脫落的蛋殼,非常原生態(tài)。

      賀州市林業(yè)局局長鄧少龍說:“古樹名木是用錢買不到的財富,一定要保護好。”他們對古樹名木實行“身份證”管理,一一掛牌,落實專人管護。“全市共有樟樹、榕樹、楓香、椎樹、銀杏、樸樹、紅豆杉、馬蹄荷、扁柏等古樹名樹2333株。”鄧少龍如數(shù)家珍。

      賀州市鄉(xiāng)村“后龍山”林木已經(jīng)全部劃為公益林,政府給村民發(fā)放生態(tài)補助金;同時完善村規(guī)民約、村務公開等制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市、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領導還要掛點聯(lián)系,建立督查問責機制。

      2 “空心村”:廢址變綠園

      鐘山縣鐘山鎮(zhèn)楊巖村可謂香樟樹“王國”。村外香樟環(huán)繞,綿延數(shù)公里。在村內(nèi)古樟樹群里,新建起一個香樟公園,另一邊又建了個魚峰公園。

      魚峰公園原址是個“空心村”,老住民大多建新房搬走了,留下86間舊屋,只住著4戶特困人家。

      去年春天,楊巖村村干部帶領600多村民,參觀附近縣區(qū)綠化示范村,現(xiàn)場動員村民捐獻廢舊老屋,建設休閑公園供大家共享。村民大部分都樂意,只是留守的4戶人家庭經(jīng)濟太困難,沒錢建新房搬遷。村委積極申請,政府大力支持,通過危舊房改造補助資金,最終解決了4戶人家搬遷問題。

      同年4月,鐘山縣林業(yè)部門發(fā)放5000多株大苗木,環(huán)繞鯉魚峰種下秋楓、桂花、紅繼木、黃素梅等,喬灌搭配,色彩鮮明,“廢墟”一下子變成占地20多畝的休閑公園。村委主任楊瑞算說,公園建好不到一年,來玩的游客已經(jīng)超過2萬人次,周末一天往往超過300人,村里小賣部也從原兩家增加到5家,生意還非常好。

      近兩年,鐘山縣清塘鎮(zhèn)東平村常有“山賊”出沒——玉米、柿子等成熟時,后山上的毛猴總是不請自來。有一次,村民周大嫂把幾十公斤削好的柿子曬在樓上,居然看見幾只毛猴坐在那里從容享用。她上樓驅(qū)趕,猴子居然不怕,不緊不慢站起來,臨走前還不忘再抓走幾只柿子。村干部周景漢說,生態(tài)越來越好,后山上猴子也越來越多了,目前數(shù)量超過100只。

      鐘山縣林業(yè)局營林股股長謝庭廣介紹,去年7月持續(xù)高溫少雨,村里新種的幾百株綠化苗木眼看要受旱,村民周景漢、周稱有自掏腰包買回柴油、水管、抽水機等,早晚開著拖拉機澆淋苗木,使新種苗木成活率達到98%。

      2015年,縣水利干部鐘情章退休回到老家鳳翔鎮(zhèn)底村,被選為村黨群理事會會長。2016年正月初四清晨,底村響起一陣哨聲,全村家家出人出工,集中到村口平整土地、種樹種草,建設休閑公園。村口這片地原本是集體的,10多年來陸續(xù)有村民占地建茅廁、豬欄、牛圈等,破舊房屋多達86間。在鐘情章動員下,終于一一同意把地退還集體,騰挪作綠化用地。現(xiàn)在,這片曾一度被亂占的20多畝集體土地已經(jīng)種上紫薇、黃素梅、鐵線蕨等綠化植物,建起了休閑公園。

      鐘山縣林業(yè)局總工程師容樂奇介紹,截至今年5月底,全縣7個示范村拆除危舊房2800多間,原址全部植樹綠化美化。

      3 殘次林:窮山掘“金礦”

      10多年前,在賀州市八步區(qū)黃洞瑤族鄉(xiāng)三歧村、都江村附近,黃洞林場有幾百畝天然殘次林,每畝年產(chǎn)值不足100元。本地人老張承包了殘次林,2009年開始建設黃洞月灣茶園。

      老張改種了200多畝茶葉、20多畝盆景樹,道路兩旁也種上景觀樹,把這里開發(fā)成依山傍水的旅游景點,2012年被自治區(qū)林業(yè)廳、旅游局確定為“森林人家”試點,同年被自治區(qū)旅游局評為“四星級農(nóng)家樂”,年接待游客已經(jīng)超過8萬人次。當?shù)?56戶瑤民每年每家坐收股份分紅1800元,采茶勞務收入一家每年普遍在萬元以上。景區(qū)還創(chuàng)造了130多個就業(yè)崗位,員工八成以上為本地人,人均月收入約為2500元。

      朝東鎮(zhèn)秀水村曾經(jīng)出過1位狀元、25名進士,是遠近聞名的狀元村。狀元樓前古戲臺旁,有一株枝葉茂盛的古樟樹。村民毛為民老人說,古樟樹大有來頭,是“狀元樹”。原來,宋開禧元年乙丑科狀元毛自知就在秀水村長大。小時候,他看見戲臺旁一株小樟樹倒伏了,便小心扶正,還扎上個“草標”,表示小樹有主,從此村里人人愛護,留存至今。狀元樓后山原本光禿禿,泥土非常少,植物不易長。村民世代禁山護綠,如今石山郁郁蔥蔥,古樹幽幽。

      狀元村名聲遠揚,近年訪客越來越多,特別每年高考前后,四面八方家長帶著驕驕學子前來尋古,順便登上后山探幽望遠,有山、有水、有古宅、有文化的狀元村迅速興旺起來。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芝洲莫魚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