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yè)技術員(右)指導平布村村民護理芒果。
百色市成立林權交易服務中心,引導林農正確使用林權證,規(guī)范流轉行為,林權出讓方和承包方可放心交易,雙方吃下林權流轉“定心丸”。全市新增林權流轉面積20.58萬畝,流轉收入1.57億元。山林“轉”來財也“轉”,市場活了,林農的腰包鼓了。2015年,林業(yè)助農增收人均1705.8元,同比增長73.9%;僅林業(yè)扶貧一項人均收入1867.4元,同比增長116.8%。
交易中心護林權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于信息閉塞,部分林農常常受到欺騙。百色市林業(yè)局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在一個偏遠山村,某公司勾結當?shù)卮逦刹,假借林權流轉名義,承包林農30萬畝林地,30年租金每畝共210元,算下來每畝每年租金才7元錢。這個公司承包林地后,即使不經營,每畝每年也能領取15元國家生態(tài)補償金,從中賺取8元錢的差價。2014年9月,還有一公司從林農手中收集了2萬多畝林權證,每畝給林農10多元的“借用費”,準備偷偷抵押給銀行貸款1000多萬元。市、縣兩級林業(yè)部門獲悉后及時制止,挽回了林農的經濟損失。
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公司負責人紛紛打電話到市林業(yè)局,有的好話連篇,約工作人員見面商談,承諾不會“虧待”他們;有的威脅警告,不要斷人財路,給自己留條后路。市林業(yè)局人員始終不為所動。該局負責人表示,山區(qū)林農如果失去了林地,等于徹底斷了后路,將陷入更貧困的境地。只要林地在,就有機會走上綠色脫貧之路,保住林地,等于保住了林農的“命根子”。
2015年9月,百色市林業(yè)局成立林權交易服務中心,發(fā)布交易信息。同時,加快推進各縣(區(qū))林權交易中心建設。在服務中心登記備案、流轉,林農不擔心承包方用林權證違規(guī)操作,承包方也不擔心轉讓方不認賬,雙方都吃了“定心丸”。
抵押貸款喜增收
四月天,黃利明山地里的芒果苗長勢喜人,狹長的葉子綠油油,新抽的嫩枝條一個勁往上竄,一年長幾十厘米。“我能種下這批芒果苗,全靠林權抵押貸款幫大忙。”黃利明說。
2014年下半年,他用7萬多元開墾了70畝山地,準備種芒果。但整好地開好行后,手頭沒錢了。眼看地要拋荒,耽誤樹苗生長不說,等有錢種樹時,又得花一筆冤枉錢整地。當年8月,鎮(zhèn)林業(yè)站站長黃承友告訴他,可以抵押120畝桉樹林的林權證,貸款25萬元。黃利明立刻行動,順利辦好了貸款,在2015年開春種下了芒果苗。“等到2018年,70畝芒果樹開始掛果,果園每年能有70萬元收入呢。”
田林縣潞城鄉(xiāng)馬邏村大平屯地處大山深處,住著20多戶人家。離村屯6公里的深山里,有一塊2000多畝的山地,長年拋荒,村民沒有資金開荒、種樹、修路。
2014年9月,經商的蘇老板與大平屯10多戶村民簽訂了30年聯(lián)營合同,在2000多畝山地種植良種杉木。蘇老板出資整地、挖抗、種樹、管護。林農土地入股,無需出資出力,杉木成材時,享受20%或30%的收入。
村民陸瑞虎的30畝山地加入了聯(lián)營。他說,山地一直拋荒,沒資金、人力開荒種樹。即使種了樹,等長大了,也沒錢修路外運木材。如今聯(lián)營,什么也不操心,凈得10多萬元收入。村里大部分林農加入了聯(lián)營,增加了經濟來源。蘇老板說,投資400多萬元經營2000多畝山地,在縣林權管理辦登記備注后,有了保障,不擔心林農反悔,也不愁砍伐或運輸木材受阻。
百色市創(chuàng)新林權抵押貸款模式,解決了林農資金瓶頸問題,拓寬了山區(qū)經濟來源。2015年,全市林權抵押貸款累計超過1.5億元,新增約4000萬元,同比增長10.1%。全市新增林權流轉面積20.58萬畝,流轉收入1.57億元。
綠色財富遍山野
百色市右江區(qū)六合村那了屯村民唐曉寧有100多畝山地,拋荒了10多年。2015年1月,林業(yè)部門贈送了價值1萬多元的1萬多株良種松苗。2016年初,小松樹長到約2米高,枝條修長,蓬松的針葉青翠欲滴。
“多虧了林業(yè)部門贈送的良種松苗。”唐曉寧說,第6年時,良種松樹可割松脂,比普通松樹提早10年。每畝松脂年收入不低于1000元,總收入可達10多萬元。第16年主伐時,每畝產木材約12立方米,比普通松樹多出材5立方米,100多畝良種松木總收入可達80萬元。“想想山地以前白白拋荒了10多年,真是太可惜了!”
2015年,百色市林業(yè)局免費向困難林場、困難群眾發(fā)放苗木320多萬株。全年爭取林業(yè)項目資金9億元,其中25%用于林業(yè)產業(yè)扶貧。
在田林縣新建村河口屯,有一片60多畝的低改油茶林。這片油茶林之前樹齡差異大,最老的51年,最小的10年。2013年6月,縣林業(yè)部門陸續(xù)幫林農將油茶樹“高接換種”、割袋除萌,又鏟除雜草、清理林地、修枝整形、砍草撫育、防治病蟲害等,總投入20.29萬元。2015年4月,首次采收穗條120多公斤,當年10月收獲油茶鮮果約60公斤。
縣林業(yè)局總工程師楊秀忠說,林業(yè)部門幫農戶改造油茶林后,撒上了油菜籽,既可以做綠肥,又可助農增收。預計第5年畝產鮮果500公斤,折合畝產茶油超過40公斤,比普通油茶低改林平均提高6倍以上,年產值超過14.4萬元,受益農戶27戶135人。“林業(yè)部門真是‘財神爺’,一下子送給全屯一片受益幾十年的油茶林。”農戶梁桂芳說。
2015年,全市成立了22家油茶種植合作社,新種油茶和低改8.8萬畝。全年生產茶油1.5萬噸,銷售收入9億元,帶動當?shù)?000農戶致富。
田林縣六隆鎮(zhèn)供央村八母屯村民李生光說,市林業(yè)局的特派技術員每個月至少下來兩次,林業(yè)生產遇到難題時,找他們準能解決。這幾年,技術員幫鄉(xiāng)親們解決了很多“疑難雜癥”。
2015年,該市林業(yè)局在貧困村舉辦5期油茶栽培管理和良種松杉種植等科技培訓班,培訓群眾1800多人次,指導群眾油茶低產改造1230畝,種植良種杉木2500畝。
紅利留住 產權轉出
彩 文
今天本版頭條中披露一些企業(yè)假借山林流轉、騙取政策紅利的事例,先是令人驚訝,后是讓人欣慰。
驚訝的是,國家給予農民生態(tài)補償?shù)恼呒t利,居然有企業(yè)打歪主意,低價騙取農民流轉山林,試圖從中賺取國家補貼。欣慰的是,百色市林業(yè)部門及時發(fā)現(xiàn),果斷制止,專門成立林權交易中心,為民作主,有效維護農民權益。
在林地確權、土地確權之后,農民包括貧困戶有了此前并不明晰的不動產,包括土地、山林、草原、池塘、溪流、灘涂等等,都是極其寶貴的資產、可持續(xù)帶來穩(wěn)定收益的本錢,也是脫貧致富的可靠保障。
這些資產屬性和價值的新變化,比之對資本、利潤特別敏感的企業(yè),農村群眾的知情度是較弱的,使一些不良企業(yè)有可乘之機。而政府相關部門對政策的把握和落實,卻是非常強勢、十分權威的。發(fā)現(xiàn)新情況,遇到新問題,就要及時反應,主動作為,妥善應對,有效處置。
建立交易中心,規(guī)范林權流轉,維護合法權益,為農民留住政策紅利,百色市這套認真負責、行之有效的做法,給人啟發(fā),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