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系 中共廣西區(qū)委黨校研究員黨史研究所所長 何成學
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過程中,非常關注廣西,有著深厚的廣西情懷。
關懷和幫助廣西民主革命志士的成長
在孫中山領導的中國民主革命過程中,有一大批廣西籍的愛國知識分子、革命活動家曾積極追隨孫中山投入到反清的斗爭中,他們在孫中山的關懷和幫助下成為我國民主革命的骨干,有的還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和親密戰(zhàn)友。在他們當中主要有:
馬君武。桂林人,在探索救國的革命道路中,起初他受到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維新思想影響。1902年馬君武在日本讀書時,從孫中山那里得到了許多民主共和、救國救民的革命道理,為此擺脫了康、梁的思想影響,贊同接受孫中山的民主共和革命主張,成為孫中山的得力助手,辛亥革命前后曾長期在孫中山身邊工作,先后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實業(yè)部次長、孫中山革命政府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廣西省省長、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教育總長。
劉崛。容縣人,早年在日本留學加入同盟會,擔任中國同盟會廣西分會會長兼主盟人,曾被孫中山任命為同盟會專使,到中國廣西、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qū)。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起義失敗后到梧州組織武裝力量。武昌起義爆發(fā)后,劉崛通過發(fā)動桂東數縣迫使清朝梧州官府宣布獨立。后參加中華革命黨,任中華革命黨軍廣西司令長官,參加了討袁護國戰(zhàn)爭。
劉古香。柳州人,在廣州讀書期間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赴香港尋找革命組織加入同盟會,先后奉派回廣州、柳州開展革命活動,深得孫中山和黃興賞識,先后擔任廣東都督府秘書長、廣西右江軍政分府總長。
王和順。邕寧人,青年時就投身于反清起義,1905年后隨孫中山先生投身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參加同盟會,曾被孫中山委任為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先后組織了廣西防城起義、云南河口起義。袁世凱復辟帝制后,積極參加討袁活動。
黃明堂。欽州人,參加同盟會,成為孫中山的忠實助手,曾被孫中山委任為鎮(zhèn)南關都督、云南都督,先后組織領導廣西鎮(zhèn)南關起義、云南河口起義。在討伐陸榮廷戰(zhàn)爭中,被委為討賊軍南路總司令。
關仁甫。上思人,到越南尋找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河內分會,被任為革命軍西路都督,先后發(fā)動鎮(zhèn)南關起義和策應欽廉起義。在討袁護國軍中任東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
韋拔群。東蘭人,先是加入孫中山領導的“改造廣西同志會”,接受三民主義思想,在東蘭從事農民運動。后進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并回到東蘭繼續(xù)從事農民運動,與毛澤東、彭湃成為中國早期農民運動三大領袖,是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廣西右江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重視和關注廣西民主革命斗爭的發(fā)展
在辛亥革命期間,孫中山在領導我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十分重視和關懷廣西各族人民的革命斗爭。1905年孫中山確立了“兩廣首義,各省響應”的戰(zhàn)略方針,選定廣西作為發(fā)動革命的基地之一,把南寧作為武裝起義首先要奪取的中心城市。1907—1908年孫中山坐鎮(zhèn)越南策劃在廣西的邊境發(fā)動武裝起義,他還多次親臨廣西集體指導鎮(zhèn)南關起義。在孫中山先生的親切關懷和具體指導下,廣西各族人民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前夕,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相繼在我國南方發(fā)動了10次較大起義,當中有5次與廣西有著極大的關聯:有3次是在廣西發(fā)動的(1907年9月由王和順指揮的欽廉防起義、1907年12月由黃明堂指揮的鎮(zhèn)南關起義、1908年3月由黃興指揮的欽廉上思起義),有2次是在外省發(fā)動的,但廣西人站在前列(在1908年4月發(fā)動的云南河口起義中,不僅主要組織發(fā)動者是廣西人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而且其基本力量是廣西革命志士;在1911年4月發(fā)動的廣州黃花岡起義中,劉古香、李德山、柯漢資等一大批廣西人是骨干力量)。與此同時,廣西同盟會和革命黨人還先后在桂中和桂東南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斗爭。
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后,在孫中山的贊助下,1920年成立了以驅逐陸榮廷、建設新廣西為目標的“改造廣西同志會”。接著,孫中山領導了援桂討陸戰(zhàn)爭,援桂討陸戰(zhàn)爭結束不久,他又決定取道廣西北伐,并設北伐大本營于桂林。從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他率領北伐軍在廣西駐扎半年之久。在此期間,他在廣西各地大力宣傳革命思想,對于喚起民眾,支持和投身民族民主革命事業(yè),反對軍閥及其后臺帝國主義,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推動,廣西的工農運動不斷高漲,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這與孫中山當年取道廣西北伐時的革命宣傳所產生的影響是有一定因果關系的。其中梧州作為孫中山三次駐節(jié)的重要城市,梧州各族群眾就深受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影響和實踐教育的鼓舞,其革命熱情十分高昂。為此,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梧州的工農運動蓬勃發(fā)展,在廣西率先成立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青團的支部,并成為廣西第一個中共地委和廣西臨時省委的誕生地。
關心和重視廣西經濟社會的發(fā)展
孫中山在領導民主革命的過程中,還非常關心廣西的發(fā)展。他為籌備北伐和督促廣西的建設曾來到梧州、南寧、桂林等地。他在廣西各地的演說中,對如何發(fā)展交通,開發(fā)廣西發(fā)表了不少精辟的見解。如在南寧期間發(fā)表了題為《廣西善后方針》的演講,提出了改造和建設廣西的新方略:利用外資“以筑鐵路,開礦山,樹農場,興工廠”的構思;在梧州提出了將撫河改道,使梧城與三角嘴連成一片;在桂林提出了發(fā)展農工商業(yè),搞好流通的觀點;孫中山在陽朔提出了廣西要大力開發(fā)資源,振興實業(yè)的觀點;在昭平提出了“以修路為最急”的發(fā)展交通的觀點。
基于廣西經濟發(fā)展水平,與沿海和內地省份相比,相對落后許多。為此,孫中山在其《實業(yè)計劃》一書中,結合廣西實際,為廣西的交通建設設計了一幅宏偉的藍圖。在內河航道建設方面,提出了“改良西江”計劃方案,把西江上游整治工程分為“自(廣東)三水至梧州”河段、“自梧州至柳江口”河段、“桂江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河段以及“由潯州至南寧(并上溯左右江)”河段四個項目。對珠江上游西江及其干支流河段的整治有很具體的設計。在鐵路建設方面。有規(guī)劃建立“西南鐵路系統”和“東南鐵路系統”的內容。這兩大鐵路系統共有6條鐵路要經過廣西,從而把廣西與周邊省去連結起來,鐵路經過廣西的縣城達到40多個。這6條穿越廣西的鐵路是:“廣州成都線(經桂林、瀘州)、“廣州成都線(經梧州、敘府)、“廣州云南大理騰越線”(經梧州、來賓、河池)、“廣州思茅線”(經玉林、貴港、南寧、百色)、“廣州欽州線”、“福州桂林線”。
筆者在需要說明三個問題,一是孫中山在談廣西的開發(fā)和交通建設的時候,眼光看到的是全國。不論從北伐部署還是從發(fā)展經濟之宣傳來看,孫中山這一時期的言論和行動都是具有全國性戰(zhàn)略意義的。比如孫中山是從中國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這一點來考慮將欽州規(guī)劃建成二等港。二是孫中山的《實業(yè)計劃》就廣西交通建設所作的規(guī)劃中,有不少是符合廣西的實際情況和具有實施價值的。比如,把欽州港建成國內二等港的規(guī)劃,現在就已經變成了現實(欽州港已成為我國南方的重要港口,成為大西南地區(qū)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改良西江,當前已建設成了西江黃金水道;經過廣西的鐵路建設規(guī)劃,到2015年,廣西將基本形成“一軸四縱四橫”的現代化快速鐵路運輸網絡。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條件下,孫中山的種種規(guī)劃是無法實施和實現的。只有在新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改革開放的條件下,孫中山當年的計劃才得以實施并得到實現,如今的廣西發(fā)展遠遠超出孫中山當年的設想。盡管如此,但孫中山在制訂《實業(yè)計劃》中表現出來的遠見卓識和傾注的心血仍然是毋容置疑的。對此,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孫中山為中國為廣西人民的幸福曾經進行過的探索和奮斗,我們將在內心永遠銘記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