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7年08月22日 來源:廣西日報 作者:記者 韋鵬雁 通訊員 梁紹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體 減小字體

     

      “自從搬到巖良新屯,生活方便,賺錢的門路多了,日子越來越好。”8月20日,記者來到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鄉(xiāng)尚勤村,走進移民安置點巖良屯村民羅有山家里,只見他家三層半樓房裝修一新。他熱情大方地介紹發(fā)家致富的歷程。

      巖良屯是被貧困逼急了的尚勤村拉盤屯、么妹屯群眾搬出大山,慢慢聚集形成的移民新村。羅有山是最先搬出來的農(nóng)戶之一,現(xiàn)在家里種植水稻、玉米,糧食自給自足,養(yǎng)的3頭黃牛,每年繁殖一頭小牛,近年又種了9畝油茶、20畝核桃,打下了產(chǎn)業(yè)基礎。羅有山還抽空去建筑工地打零工,每天有150元左右收入,大女兒和女婿在廣東打工,小女兒在讀大學,一家9口生活幸福美滿。

      “以前日子可苦了!”憶苦思甜,羅有山感慨萬千。他出生在拉盤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讓村民過著貧窮的生活:除了在石頭縫里種玉米,就是上山打豬草、找野藤。羅有山記得,有一年他養(yǎng)了一頭100多公斤的豬,找了8個人幫忙,抬著走了兩個小時的路才賣掉,一餐飯就花去近1/3的賣豬錢。山里每年缺水3個月,要等到下雨才能洗澡。

      “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怎么辦想改變命運的村民們開起“諸葛亮會”。找政府修路、找民政要救濟糧、找水利局修水柜……一條條建議出來了,大部分人都覺得可行,但有人提出了質(zhì)疑:“這只不過是能讓日子好過一點,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要不我們搬出去”幾位常年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提出新想法。羅有山、羅世陽、羅丙同、羅有才等人成了帶頭人,在當?shù)攸h委、政府的幫助下,他們走出大山選點,最終選擇了一個叫巖良的地方。巖良距所略鄉(xiāng)集市不到2公里,背靠大石山,前面是丘陵,可開荒成良田,也可以種樹,山下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溪。

      說干就干,羅有山等人搬了出來。新村有田有水,靠近集市又有務工機會,日子越來越好,沒有搬遷的群眾心動了。當?shù)攸h委、政府因勢利導,利用典型宣傳發(fā)動,群眾搬遷熱情高漲。目前,巖良屯已搬來了98戶人家500多人,形成了一個規(guī)模不小的移民新村。

      走出大山天地寬。全屯有100多人外出務工,戶均一人以上。村里有3個建筑工程隊,每隊6-10人,其中羅光明幾兄弟組建的工程隊,每人年收入4萬多元。韋桂言、羅彩萬等10戶人家成立的合作社,養(yǎng)殖黃牛300多頭,摸索出一條生態(tài)養(yǎng)殖路子。

      據(jù)統(tǒng)計,2016年巖良屯人均純收入在5000元以上。村黨支部書記盧正滿說:“巖良屯的發(fā)展證明,移民搬遷是解決山區(qū)群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掃二維碼,手機閱讀本文
    編輯:芝洲莫魚
    分享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