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縣拉溝鄉(xiāng)引進金福思、柏林3號、龍脊1號和永福1號等羅漢果品種,按其生長特性對種植戶進行培訓,派技術(shù)指導員到田間地頭“問診把脈”,引導種植戶科學種植,帶領(lǐng)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有了政府扶持,加上羅漢果種植是當年投資、當年收益且效益不菲的項目,不少外出務工的年輕人紛紛趕回家鄉(xiāng),種起了羅漢果。其中,我縣拉溝鄉(xiāng)拉溝村甫上屯的群眾羅德彪就是其中一員。
近日,筆者來到羅德彪的羅漢果種植基地里,只見10畝基地里,整齊的果架搭起來,雞蛋大小的羅漢果掛滿了架子,整齊、錯落有致,密集的羅漢果猶如小燈籠般懸掛在枝頭,綠油油的羅漢果葉倒顯得稀稀拉拉的了。
據(jù)了解,一畝地可種植90到100株羅漢果,正常植株可掛果120到160個左右,按果實的體積分為小、中、大三類果,每畝羅漢果純收入是根據(jù)果實的大小不同來計算。
“我今年種有10畝左右的羅漢果,大概本錢用了兩萬,如果今年還是去年的價錢,大果8毛、中果6毛、小果4毛,今年的純收入估計是在8萬元左右。”羅德彪說自己之所以選擇種植羅漢果,還因為拉溝鄉(xiāng)與“羅漢果之鄉(xiāng)”永?h相鄰,常年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十分適合羅漢果生長。更加喜人的是,拉溝鄉(xiāng)的羅漢果“不愁嫁”,桂林市永?h、龍勝縣等廠家因拉溝鄉(xiāng)大面積種植羅漢果而自動上門收購,大大方便了種植戶。
但羅漢果種植并不算是簡簡單單、隨意就可以收獲的,羅德彪介紹說,羅漢果種植最大的難題是一旦染上病毒便無法治愈,如羅漢果患上根結(jié)線蟲病,凡植株入土部分均可能受到危害,對生產(chǎn)造成不少威脅,只能在幼苗階段預防。為了幫助種植戶種好羅漢果,拉溝鄉(xiāng)政府下了不少功夫。去年,該鄉(xiāng)政府為種植戶爭取了種植羅漢果一畝補助30斤化肥,舉辦羅漢果種植培訓班,并派技術(shù)員到田間地頭做好技術(shù)講解等,還積極為種植戶爭取上級相關(guān)政策的扶持。
如今,在拉溝鄉(xiāng)政府的帶領(lǐng)下,越來越多的羅漢果種植戶已逐漸掌握了科學種植羅漢果的技術(shù)。豐收在望的羅漢果,預計,今年拉溝鄉(xiāng)種植羅漢果就有2200畝,預計純收入達880多萬元。不僅讓種植戶充滿了信心,也讓政府堅定了帶領(lǐng)群眾脫貧致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