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記者走進富川瑤族自治縣朝東鎮(zhèn)岔山村,村支書楊志魁指著進村的水泥路告訴記者,這條長600米的水泥路是去年修好的,從岔山村到鎮(zhèn)里全程都是水泥路了。
在岔山村委大樓前的籃球場,各種車型的小汽車停得滿滿的,有的只能停在路旁。
“我們村外出務(wù)工的人比較多,這幾年許多人在外面打工掙了些錢,買了小車。”楊志魁對記者說。
長年在廣東打工的岔山村村民楊志勇也在今年春節(jié)前買了新車。他告訴記者,往年從廣東回來,要轉(zhuǎn)幾次車不說,回家的必經(jīng)之路此前一直都是爛泥路,一下雨就變得泥濘不堪。“現(xiàn)在交通方便了,通村水泥路也修到了家門口,第一次輕松地把車開回家過年,F(xiàn)在基本上每個村都鋪上了水泥路,過年帶上父母、老婆和孩子熱熱鬧鬧地串村走親戚,也是直接把車開到親朋好友的家門口。”楊志勇說。
“自從村里修好了這條路,去孩子外婆家方便多了。”剛剛走親戚回到家的盤水生高興地告訴記者。
盤水生住平桂管理區(qū)鵝塘鎮(zhèn)明梅村,每年春節(jié)期間,走親訪友必不可少。而在幾年前,走親戚卻最令他頭疼。
問起原因,盤水生說:“關(guān)鍵是路太難走了”。明梅村是我市6個土瑤村的其中一個,地處偏遠山區(qū),村民居住得較為分散,僅有一條普通泥巴山路與外界相通,村民外出很不方便。盤水生走親戚需要翻山越嶺,少則走上近50分鐘,多則要一兩個小時。
盤水生說,因為山路難走,又得帶著禮品,每次去走親戚就犯愁。2013年,連接明梅與鵝塘鎮(zhèn)的“泥水路”變成了水泥路,盤水生一直以來走親戚的煩惱一掃而光。
據(jù)了解,去年我市實施“千村通暢”工程及推進“生態(tài)鄉(xiāng)村道路硬化”專項行動,順利實現(xiàn)100%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全市新增硬化道路621公里,進一步改善了村屯出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