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記者走進覃塘區(qū)大嶺鄉(xiāng)金沙村良嶺屯,看見村民甘慶球正在護理一棵樟樹。他說:“這樹現(xiàn)在由我負責,每天干農活時都要來看一下,松松土、除除草。”記者看到,其他樹上都有編號和村民的名字。
良嶺屯發(fā)動群眾參與植樹和樹木管護,形成群眾積極參與村屯綠化的濃厚氛圍。“之前這里是蔗場,每到甘蔗收割季節(jié),到處是蔗葉,又臟又亂。”良嶺屯理事長李夢球指著污水處理池旁的一段路說,2013年年底,群眾一致通過把蔗場搬到村尾空地,并在路旁種下30多棵樟樹,現(xiàn)在這里成了村里的景觀大道。
看到樟樹越長越高,為村莊添綠,群眾植樹綠化的積極性更高了,紛紛籌資在屯活動中心、道路旁以及房前屋后種植各類樹木。今年春節(jié)前,又在耕牛的“集體宿舍”旁種上了白玉蘭、盆架子等樹木60棵。據統(tǒng)計,兩年來共植樹近200棵。
年初,新修改的“村規(guī)民約”新增一條:“愛護綠化,不亂砍、不毀壞綠樹,自覺履行本戶管護樹木的責任。”理事會給屯里每棵樹掛上“身份證”,寫上編號、樹名、責任人,由責任人負責進行施肥、除草等日常管護,對未成活的樹木及時上報理事會,以便重新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