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開始,中國老年學學會便進行了“中國長壽之鄉(xiāng)”的評審活動,并制定了15項考核標準。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有3項,一是百歲老人數量占總人口數的7/10萬,二是80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數的1.4%以上,三是區(qū)域人均預期壽命超過全國平均水平(71.4歲)3歲。目前,廣西巴馬、廣東三水、廣西永福、湖南麻陽、四川彭山、四川都江堰、河南夏邑、湖北鐘祥、江蘇如皋、山東萊州被評為中國的十大長壽之鄉(xiāng)。
2008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王五一等專家教授勾畫出了中國五大長壽帶的分布圖,分別是:廣西巴馬-都安-東蘭長壽帶,廣東三水-佛山長壽帶,四川都江堰-彭山長壽帶,云南潞西-勐海-景洪長壽帶,新疆阿克陶-阿克蘇-吐魯番長壽帶。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長壽區(qū)的一些空間分布特征和環(huán)境共性:長壽區(qū)特別集中于西南部。廣西無論從哪個指標來看都是全國長壽人口最為密集、比例最大的省區(qū),其次就是海南、廣東和新疆等。
為什么西南地區(qū)的長壽老人要遠遠多于東北地區(qū)呢?王五一分析說,從氣候條件來說,中國的長壽區(qū)主要分布在中南亞熱帶、熱帶邊緣和新疆的暖溫帶地區(qū),沒有溫帶地區(qū)。這些地方海拔高度適中,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同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曾對眾多的長壽之鄉(xiāng)的土壤進行調查取樣發(fā)現,凡是長壽區(qū)的土壤和食物中都富含微量元素硒,其中長壽鄉(xiāng)之首廣西巴馬縣土壤硒含量,高過國際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的10倍;永福的土壤硒含量每公斤1.1毫克,為全國平均值的3.8倍;夏邑平均每升水土中含有硒元素0.68微克,是其它地區(qū)硒的含量的3.4倍……王五一還說百歲老人的發(fā)硒含量和血硒含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3~5倍。
硒被國內外醫(yī)藥界和營養(yǎng)學界尊稱為“長壽元素”、“抗癌之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世界衛(wèi)生組織就宣布,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會嚴重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硒在人體組織內含量為千萬分之一,但它卻決定了生命的存在,對人類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它物質無法替代的。缺硒會直接導致人體免疫能力下降,臨床醫(yī)學證明,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40多種疾病都與人體缺硒有關,如癌癥、心血管病、肝病、白內障、胰臟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統疾病等等。
全世界大約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處于貧硒、低硒帶。我國有70%以上地區(qū)、約7億人處于貧硒和低硒區(qū)。他們靠日常膳食所攝入的硒量,遠遠達不到最低需要量,使得與缺硒有關的疾病的發(fā)病率大大提高。由此可見,硒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它是主宰人類生命重要的微量元素,這一點已成為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