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郎倌騎著高頭大馬,滿臉喜氣。 壯丁們抬著迎親物品走在花轎后面。 新郎新娘給眾鄉(xiāng)親敬酒。 揭開新娘紅蓋頭。 吃一口“夫妻恩愛糕”。 高頭大馬上騎著新郎倌,四人抬的大花轎里坐著新娘子,三道賀禮打頭,數十壯丁押后,轎后還跟著一溜花枝招展的大閨女。鑼鼓喧天,鼓樂齊鳴,隊伍前頭,一個繡著“莫”字的大旗迎風招展,長長的迎親隊伍前呼后擁地走在忻城縣城的大街上,引得百姓蜂擁而至,一邊在人叢中踮起腳尖瞧熱鬧,一邊好奇地打聽:這是誰家娶親這么風光? 4月9日,作為土司文化節(jié)的一場重頭戲,這場隆重的婚禮在已有數百年歷史的忻城土司衙門大院里舉行,一應物品、禮儀、服飾、程序都依足了壯族的古老習俗,為節(jié)日的忻城添上濃濃的喜氣。 迎親的隊伍停在莫土司家的大宅門外,兩對新人下馬落轎?邕M高高的門檻,新郎拿起一根竹竿,輕輕地在新娘頭上“碰”了三下——這叫殺威棍,給剛過門的媳婦一個下馬威;進門后新人還要跨過一個燒得旺旺的火盆,意思是消災去晦氣;穿過二進的外堂進了內堂,終于面見了高坐在太師椅上的公婆,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跟漢族不同的是,拜堂之后,媳婦再給公婆送上見面禮——兩雙自己納的布鞋,以顯示自己心靈手巧。一番熱鬧之后,在眾人的哄笑聲中,兩對新人分別被“送入洞房”。 心急火燎的新郎終于有機會和新娘“獨處”,美滋滋地揭開了新娘的紅蓋頭?蓻]等他們說幾句體己話,洞房外,“財大氣粗”的莫家已擺開長席,請眾鄉(xiāng)親落座,兩對新人又得出來敬茶敬酒。好事的媒婆這時又展開三寸不爛之舌,攛綴眾人“捉弄”害羞的小兩口。娘家和婆家的小伙姑娘,此時分成兩個陣營,斗起了山歌,給喜慶的婚禮更添歡樂…… 別以為這只是一次模仿古代婚禮的做秀,這兩對新人可是實打實的小夫妻,這場婚禮真的是給他們辦喜事!其中一對新人新郎姓潘,新娘姓鄒,剛剛領了結婚證。新郎告訴記者,他們正準備操辦婚禮,聽說忻城的土司文化節(jié)要舉辦婚俗慶典,于是報了名,沒想到在20多對新人中被選中。記者問:以這樣的方式辦喜事感覺如何?新娘說:“這樣結婚真幸福!覺得特別隆重、熱鬧,很有托付終身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