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99中文在线视频,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center id="oiowi"><dd id="oiowi"></dd></center>
  • <tbody id="oiowi"></tbody>
  • <center id="oiowi"></center>
    <dfn id="oiowi"><dl id="oiowi"></dl></dfn>
  • 2012-12-20 12:07:31 

      合浦縣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口永安大士閣和古墓葬群以及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昌塔、東坡亭、海角亭子、惠愛橋、東山寺、魁星樓、抗日名將陳銘樞故居、陳銘樞故鄉(xiāng)璋嘉陳氏宗祠等77個文物古跡。此外,還有國家級山口紅樹林生態(tài)自然保護區(qū)、自治區(qū)級旅游度假區(qū)——南國星島湖,該湖面積6660多公頃,有大小島嶼1026個,風光秀麗。1996年月,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外景拍攝基地“水滸城”在此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了該旅游區(qū)的景點設(shè)施。它與北海銀灘相輝映,形成一咸一淡的旅游景觀,吸引了大量的國內(nèi)外游客。此外,還有山清水秀的南國瑤池——曲樟六湖水庫,南珠森林公園,清水江水庫等自然風景區(qū)。

      

      合浦縣境內(nèi)尚余眾多文物古跡,如僅次于縣城東郊20公里處的古墓,占地約9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nèi),書籍有漢、晉、南北朝、宋、清的墓葬1200座,其中漢墓數(shù)量占多數(shù),故又稱“古漢墓”。1972年在這里出土西漢晚期的鳳凰燈、銅屋、銅倉、銅方和三足盤等5件文物,曾被判定以日本、歐洲、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展出。

      漢墓博物館位于合浦縣廉州鎮(zhèn)東南3公里處。屬古漢墓群,約千座以上。古漢墓分士坑墓和磚坑墓。近年出土的文物有銅鳳燈、銅屋、珍珠、瑪瑙、琥珀及陶屋、陶瓷等多件。

      

      大士閣又名四排樓,位于合浦縣山口鎮(zhèn)永安村,因閣內(nèi)供奉觀音大士而得名。

      大士閣,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該閣為兩層木結(jié)構(gòu)建筑,無墻壁,四面八方可流通,閣的梁、柱均用榫鉚連接,無一釘一鐵,建筑面積234平方米。全閣由兩亭組成,亭高約7米,主要承重有36根圓木柱,柱腳不入土,支承在寶蓮花式樣的石墊上,柱子全部是當?shù)禺a(chǎn)的鐵木。所有的屋脊、飛檐和封檐板等處都雕塑或繪有各種神話人物、龍鳳走獸、奇花異草等,閣頂飾有雙鳳朝陽、二龍戲珠雕塑,形狀極為壯觀。

      大士閣歷史悠久,造型優(yōu)美,建筑工藝十分高超和堅固,雖然經(jīng)歷多次強臺風的襲擊,至今仍安然無恙,為研究我國古代南方亭閣建筑提供了 寶貴 的實 物 資料。

      

     

      白龍珍珠古城遺址

      今天的白龍城遺址上,城南30米處有兩堆黃土,相傳為太監(jiān)墳。旁邊兩塊方碑,《李爺?shù)抡泛汀饵S公去思碑》,都是當時地方官討好權(quán)貴之作,現(xiàn)已字跡模糊不可辨認。

      

      合浦文昌塔座落于合浦城南郊,與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僅一路之隔,周圍的密林里隱藏著聞名遐爾的古漢墓群,當?shù)厝艘卜Q文昌塔為文筆鋒、番塔。 文昌塔至今已有397 年的歷史,1981 年修繕一次,現(xiàn)在看來已經(jīng)沒有滄桑的韻味了。這是一座八角七層的疊澀出檐樓閣式的磚塔,高35 米,塔直徑10米。全塔由底向上呈錐狀逐層收縮,顯得挺拔俊秀。

     

      塔尖原為密檐式的塔剎,后遭雷電擊毀,修繕為葫蘆寶頂。塔基以長條青磚石板構(gòu)筑而成,塔身用青磚里外三層粘砌,每層塔內(nèi)墻壁上均砌有6 閣佛龕,佛龕里曾安放有佛像。原本有東西向券頂風門供人出入,塔內(nèi)各風門均與階梯相連,登塔者可沿著階梯逐層環(huán)繞登至塔頂。立于塔頂,向南,可望見茫茫大海乃至整個北海市區(qū);向北,可將合浦這座“廉州古城”盡收眼底;向東向西則是茫茫林海、秀媚川嶺。遺憾的是,修繕時出于“保護”的目的,將塔門全部用磚封砌起來,游覽者只能立于塔下,望塔興嘆了。

      

      合浦魁星樓

      魁星樓位于合浦縣廉州鎮(zhèn)廉州中學校園內(nèi),建于清代道光元年(1821年)。 占地22平方米,高約10米。1981年公布為合浦縣文物保護單位。

      

      合浦東坡亭位于合浦縣廉州鎮(zhèn)東北隅的合浦縣師范學校內(nèi)。為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1984年重修。這里綠水環(huán)匝,在竹木掩映的佳處,有座東坡亭。亭成屋室格局,磚木構(gòu)造,棟梁繪彩,很講究。據(jù)說早年(千年前了), 大文豪蘇東坡晚歲曾在那兒居住過,于是亭邊的一口井也被叫做“東坡井”。

      

      海角亭位于合浦縣廉州鎮(zhèn)西南面,廉州中學內(nèi),始建于北宋景年間(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將近千年。漢代孟嘗任合浦太守,施政廉潔,后人為了紀念他,特建此亭。亭以海角為名,是因此地當年濱臨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處,經(jīng)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重建、修建、移遷,才至今址。

      

      合浦東山寺——三廉古剎

      合浦東山寺,位于合浦縣城東圩路,座落在合浦縣廉州鎮(zhèn)供銷社東山寺農(nóng)雜門市部和合浦縣福利院之間。

      

      合浦惠愛橋

      惠愛橋原稱金肅門橋,俗稱舊橋。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以后),嗣后年久橋記,經(jīng)崇楨8年(1635年)、清康熙18年(1679年)、乾隆2年(1737年)多次重修,光緒13年(1887年)毀于火。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廉州紳商募款重修,宣統(tǒng)3年(1911年)落成現(xiàn)橋。據(jù)說橋為當?shù)啬嗨そ吵錾淼氖Y邑雍設(shè)計并承包施工。

      廉州惠愛橋是一座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橋。明代為永濟橋,后又稱金肅橋、西門橋、舊橋、抗戰(zhàn)時稱民族橋;輴蹣驏|西走向橫跨西門江而過,跨度為26米,凈跨度為18.4米,橋面寬2.75米,橋掩體高5.64米,橋頂覆蓋瓦面,以防雨水從桿件的上端滲入。橋頂上還有盛油孔六個,內(nèi)裝生桐油,以保養(yǎng)上部結(jié)構(gòu)的六根主要構(gòu)件。整座橋梁的設(shè)計獨特,別出心栽,外觀宏偉,渾厚古樸,巧奪天工;輴蹣虻慕Y(jié)構(gòu),在廣西屬于首創(chuàng),在全國亦屬罕見,對橋梁建筑科學有重要研究價值。1995年,被定為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在又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惠愛橋在清代宣統(tǒng)元年至三年重建時,由當時的廉州知府李經(jīng)野捐出一年的奉祿發(fā)起鄉(xiāng)紳集資,得款一萬錢建成,因惠愛于民稱惠愛橋;輴蹣蛏舷掠卧冀ㄓ袠,一方面方便民眾往來,二是保護惠愛橋。但是,兩來年拆了下游的菜市后、又拆了上游的上新橋,行人車輛集中到惠愛橋,使之不堪負重,損毀日漸。

      

      合浦山口紅樹林保護區(qū)

      #FormatImgID_10#

      

    編輯:spring  作者: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