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是位于寧明縣城北面15公里處明江岸畔的一座石山,海拔345米,臨江的一面是一片巨大而陡峭的崖壁,崖壁上畫有許多原始的人像畫。是附近此類崖壁畫中規(guī)模最大、畫像最集中、內涵最豐富、最具代表性的一處。花山,壯語稱“岜來”,意即“畫有圖畫的大山”。清光緒九年(1883年)修的《寧明州志》就曾載有“花山……峭壁中生成赤色人形”的記述,F(xiàn)統(tǒng)計,那里尚存1800多個畫像,以人物為主,最大的高達3米,最小的約0.3米。畫像或疏或密地分布在寬220多米、高44米、面積約8000多平方米的絕壁上。人像有赤身的,有身佩長刀或騎(站)在馬獸類動物身上并作出某種姿勢的(似乎是首領人物),其姿勢多為兩手平肩上舉,而且朝向中心人物,好像是歡呼跳舞,還有其它動物、銅鼓、環(huán)首刀、弓箭等,所有的畫。全為赭紅色的剪影形象;ㄉ阶笥业拿鹘匕逗妄堉、崇左、扶綏約200公里的左江沿岸的石山崖壁上以及憑祥市部分地區(qū)的山崖,也有類此崖壁畫,共約79個點、178處、287組人像。形成了一段古老的“崖畫長廊”;ㄉ礁浇有大批石塊消失,不知去向。因懸崖上有雄偉壯觀的兩千多年前駱越先民所作的圖畫而聞名世界;又因先民的畫意、畫法和成畫年代的考古艱難,直到當今研究毫無結果而成為千之迷。